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神变”、“增福”与传统的发明--—对兰坪县河西乡普米族“白塔兴建”现象的人类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37页
    一、标题与选题第9-13页
        (一) 主标题意涵阐释第9页
        (二) 选题缘起第9-13页
    二、相关的研究综述第13-29页
        (一) 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研究第13-16页
        (二) 藏传佛教的传播研究第16-19页
        (三) 白塔、佛塔研究第19-21页
        (四) 关于宗教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第21-27页
        (五) 相关社区精英的研究第27-29页
    三、田野经历第29-37页
        (一) “书斋式的田野”第29-31页
        (二) 玉狮场之行第31-32页
        (三) 麦地坡那些关于宗教文化的事儿第32-33页
        (四) 箐口那个懂祭祀的爷爷第33-37页
第一章 河西乡的普米族第37-46页
    一、普米族聚居的河西乡第37-40页
    二、河西乡部分普米族氏族的迁徙路线及分布状况第40-43页
    三、多元共生的宗教信仰第43-46页
        (一) 传统的宗教信仰第43-44页
        (二) 多元宗教信仰第44-46页
第二章 河西乡的白塔及兴建第46-69页
    一、形式各异的白塔第46-49页
    二、玉狮场的“神变增福塔”第49-58页
        (一) “著名”的玉狮场第49-51页
        (二) 所谓神变增福塔第51-54页
        (三) 社区精英为主导的前期准备第54-56页
        (四) 当地村民为主力的参建过程第56-58页
    三、箐花的“箐口中心白塔”第58-61页
        (一) 作为中心区的箐口第58页
        (二) 所谓箐口中心白塔第58-60页
        (三) 多村联合的建塔行为第60-61页
    四、麦地坡的“聚莲塔”第61-68页
        (一) 因矿而富的麦地坡第61-62页
        (二) 所谓聚莲塔第62-64页
        (三) 社区精英和民众合力筑白塔第64-68页
    五、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对“神变”与“增福”的阐释第69-82页
    一、主客位视角下的“白塔”与“建白塔”第69-72页
    二、“神变”——白塔与宗教文化变迁第72-79页
        (一) 观念——信不信藏传佛教?第73-74页
        (二) 实践——拜不拜白塔?第74-77页
        (三) 结果——阈限的神变状态第77-79页
    三、“增福”——白塔与当地人的福祉第79-81页
    四、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传统的发明与宗教复兴第82-103页
    一、藏传佛教契合于河西乡普米族社会第82-87页
        (一) 藏传佛教在兰坪的传播第83-84页
        (二) 藏传佛教对河西乡普米族社会的意义第84-86页
        (三) 河西乡普米族社会的宗教复兴第86-87页
    二、当地普米族对传统文化的发明第87-93页
        (一) 对藏文化的追溯和认同第87-90页
        (二) “白塔”的风水学意涵第90-91页
        (三) 对藏传佛教和佛塔的记忆第91-92页
        (四) 新形势下的族内认同第92-93页
    三、社区精英的推动第93-101页
        (一) 河西乡社区精英身份的获致与特点第93-95页
        (二) 社区精英与河西普米族民众的互动第95-97页
        (三) 社区精英在白塔建设中的作用第97-99页
        (四) 卡里斯玛:藏传佛教的宗教精英第99-101页
    四、对民族政策的顺势第101-102页
    五、小结第102-103页
结语和讨论第103-107页
参考文献(作者姓氏排)第107-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后印度妇女政治参与的历史演变研究
下一篇:影响中国文化类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