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第2章 可生存性理论及其相关技术 | 第16-26页 |
2.1 可生存性的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2.1.1 可生存性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可生存性特点 | 第17-18页 |
2.1.3 可生存性测定标准 | 第18页 |
2.1.4 可生存性实现方法 | 第18-19页 |
2.2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技术 | 第19-21页 |
2.3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预测技术 | 第21-22页 |
2.4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增强技术 | 第22-23页 |
2.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与预测模型 | 第26-4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格贴近度的可生存性评估模型 | 第26-32页 |
3.2.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格贴近度的评估框架 | 第26-27页 |
3.2.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 | 第27-29页 |
3.2.3 灰色关联分析与格贴近度 | 第29页 |
3.2.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格贴近度的评估过程 | 第29-32页 |
3.3 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的可生存性预测模型 | 第32-35页 |
3.3.1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 第33-34页 |
3.3.2 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的预测过程 | 第34-35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35-46页 |
3.4.1 可生存性评估的实验与分析 | 第36-41页 |
3.4.2 可生存性预测的实验与分析 | 第41-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增强技术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检查点容错技术 | 第49-52页 |
4.2.1 容错技术 | 第49-50页 |
4.2.2 检查点技术 | 第50-52页 |
4.3 基于检查点的可生存性增强技术 | 第52-57页 |
4.3.1 可生存性性能监测 | 第52-54页 |
4.3.2 可生存性增强的检查点设置 | 第54-55页 |
4.3.3 可生存性增强的检查点恢复 | 第55-57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57-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