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标准模型的缺点及新物理模型的提出 | 第8-13页 |
§1.2 工作简介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物理模型预言的标量粒子 | 第15-37页 |
§2.1 MSSM预言的标量粒子 | 第15-20页 |
§2.2 HTM预言的标量粒子 | 第20-22页 |
§2.3 LRTH预言的标量粒子 | 第22-24页 |
§2.4 MSSM荷电Higgs在强子对撞机上的产生 | 第24-32页 |
§2.4.1 顶夸克衰变产生过程 | 第24-25页 |
§2.4.2 gb碰撞和gg合产生过程 | 第25-28页 |
§2.4.3 单个荷电Higgs产生过程 | 第28-30页 |
§2.4.4 成对和联合产生过程 | 第30-32页 |
§2.5 MSSM荷电Higgs在e~+e~-碰撞下的产生 | 第32-37页 |
§2.5.1 主要产生道 | 第32-34页 |
§2.5.2 成对产生的辐射修正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新物理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性质简介 | 第37-43页 |
§3.1 规范玻色子 | 第37-38页 |
§3.2 新物理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的性质 | 第38-43页 |
§3.2.1 MSSM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 | 第38-39页 |
§3.2.2 LRTH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 | 第39-40页 |
§3.2.3 LHT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规范玻色子w和荷电Higgs玻色子在LHC的联合产生 | 第43-51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3页 |
§4.2 HTM模型下H~+W~-在LHC上的产生 | 第43-47页 |
§4.2.1 计算过程 | 第43-46页 |
§4.2.2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4.3 LRTH模型下H~+W~-在LHC上的产生 | 第47-50页 |
§4.3.1 计算过程 | 第47-48页 |
§4.3.2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研究生期间的工作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