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药工艺论文

酶法制备甘草次酸及其分离工艺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第11-15页
        1.1.1 甘草酸的性质及用途第11页
        1.1.2 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性质及用途第11-12页
        1.1.3 β-香树脂醇的性质第12-13页
        1.1.4 甘草次酸的性质与功能第13-15页
    1.2 甘草次酸的制备第15-19页
        1.2.1 甘草次酸的来源与分析第15-17页
        1.2.2 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第17-19页
    1.3 甘草次酸衍生物第19-20页
    1.4 天然产物的分离工艺与设计第20-23页
        1.4.1 天然产物分离工艺设计第20-21页
        1.4.2 萃取第21页
        1.4.3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第21-22页
        1.4.4 膜分离技术第22-23页
    1.5 论文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3-25页
        1.5.1 选题依据第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3页
    2.1 材料第25-28页
        2.1.1 菌株第25页
        2.1.2 培养基第25页
        2.1.3 试剂及药品第25-27页
        2.1.4 仪器第27-28页
        2.1.5 主要溶液第28页
    2.2 方法第28-33页
        2.2.1 菌株的培养第28页
        2.2.2 重组蛋白PGUS-E诱导表达第28页
        2.2.3 PGUS-E粗酶液的制备第28-29页
        2.2.4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活力测定第29页
        2.2.5 甘草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分析第29-32页
        2.2.6 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得率的计算第32-33页
第3章 甘草次酸的制备第33-43页
    引言第33页
    3.1 酶的制备及其催化特点第33-36页
        3.1.1 酶的热稳定性第33-34页
        3.1.2 酶的最适反应pH第34-35页
        3.1.3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第35-36页
    3.2 酶法制备甘草次酸的工艺优化第36-41页
        3.2.1 酶与底物的最佳比第36-37页
        3.2.2 搅拌转速第37-38页
        3.2.3 不同补料策略第38-41页
    3.3 30L放大第41页
    3.4 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甘草次酸分离工艺的设计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4.1 甘草次酸分离工艺第43-44页
    4.2 甘草次酸分离条件及优化第44-49页
        4.2.1 pH第44-46页
        4.2.2 有机溶剂第46页
        4.2.3 水洗终点的选择第46-47页
        4.2.4 乙醇浓度对甘草次酸析出的影响第47-48页
        4.2.5 甘草次酸的精制第48-49页
        4.2.6 精制甘草次酸纯度的检测第49页
    4.3 酶法生产甘草次酸工艺经济核算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2 创新点第52页
    5.3 对今后工作建议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纤维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其在火药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固体酸磷酸硼/蒙脱土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