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芳香族化合物的应用意义 | 第12-13页 |
1.2 激发态基本概念 | 第13-21页 |
1.2.1 基态和激发态 | 第13-14页 |
1.2.2 弗兰克-康登原理 | 第14-15页 |
1.2.3 激发态的消激发过程 | 第15-17页 |
1.2.4 光解离和光电离 | 第17-21页 |
1.2.5 分子振动分类 | 第21页 |
1.3 激发态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3.1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 | 第21-22页 |
1.3.2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 第22-23页 |
1.3.3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 第23页 |
1.3.4 瞬态吸收技术 | 第23页 |
1.3.5 荧光上转换技术 | 第23-24页 |
1.4 离子态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4.1 光电离效率技术 | 第24页 |
1.4.2 光电子能谱技术 | 第24-25页 |
1.4.3 阈值光电子能谱技术 | 第25页 |
1.4.4 零动能光谱技术 | 第25页 |
1.4.5 质量分辨阈值电离技术 | 第25-26页 |
1.4.6 速度成像技术 | 第2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 | 第27-46页 |
2.1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 | 第27-30页 |
2.1.1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的发展 | 第27页 |
2.1.2 多光子跃迁几率 | 第27-28页 |
2.1.3 REMPI速率方程 | 第28-30页 |
2.2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 第30-38页 |
2.2.1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 | 第30页 |
2.2.2 直线式飞行时间质谱 | 第30-35页 |
2.2.3 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 | 第35-37页 |
2.2.4 垂直引入技术 | 第37-38页 |
2.3 慢电子速度成像技术 | 第38-46页 |
2.3.1 成像技术的发展 | 第38-39页 |
2.3.2 速度成像原理 | 第39-41页 |
2.3.3 光电子角分布 | 第41-44页 |
2.3.4 慢电子速度成像技术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子速度影像谱仪的研制 | 第46-58页 |
3.1 纳秒激光系统 | 第46页 |
3.2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子速度影像谱仪 | 第46-54页 |
3.2.1 真空系统 | 第46-48页 |
3.2.2 超声分子束系统 | 第48-49页 |
3.2.3 双静电透镜系统 | 第49-50页 |
3.2.4 信号探测和采集系统 | 第50-52页 |
3.2.5 时序控制系统 | 第52-54页 |
3.3 仪器性能 | 第54-57页 |
3.3.1 飞行时间质谱 | 第54-55页 |
3.3.2 光电子速度成像谱 | 第55-56页 |
3.3.3 慢电子速度成像谱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苯胺的激发态和离子态研究 | 第58-76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和理论方法 | 第58-5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9-69页 |
4.3.1 苯胺S_1态REMPI谱 | 第60-66页 |
4.3.2 苯胺D_0态SEVI谱 | 第66-69页 |
4.4 讨论 | 第69-75页 |
4.4.1 电离能 | 第69-71页 |
4.4.2 振动模归属 | 第71页 |
4.4.3 光电子角分布 | 第71-75页 |
4.5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五章 苯乙烯的激发态和离子态研究 | 第76-92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实验和理论方法 | 第76-7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77-88页 |
5.3.1 苯乙烯S_0、S_1和D_0态的分子构型 | 第77-78页 |
5.3.2 苯乙烯S_1态REMPI谱 | 第78-84页 |
5.3.3 苯乙烯D_0态SEVI谱 | 第84-88页 |
5.4 讨论 | 第88-91页 |
5.4.1 电离能 | 第88页 |
5.4.2 S_1态振动模 | 第88-89页 |
5.4.3 D_0态振动模 | 第89-90页 |
5.4.4 光电子角分布 | 第90-91页 |
5.5 结论 | 第91-92页 |
第六章 4-甲基苯乙烯的激发态和离子态研究 | 第92-115页 |
6.1 引言 | 第92-93页 |
6.2 实验和理论方法 | 第93-94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94-106页 |
6.3.1 4-甲基苯乙烯S_0、S_1和D_0态的分子构型 | 第94-95页 |
6.3.2 4-甲基苯乙烯S_1态REMPI谱 | 第95-101页 |
6.3.3 4-甲基苯乙烯D_0态SEVI谱 | 第101-106页 |
6.4 讨论 | 第106-114页 |
6.4.1 电离能 | 第106页 |
6.4.2 甲基扭转振动模 | 第106-107页 |
6.4.3 苯环和乙烯基振动模 | 第107-109页 |
6.4.4 光电子角分布 | 第109-114页 |
6.5 结论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α-甲基苯乙烯的激发态研究 | 第115-125页 |
7.1 引言 | 第115页 |
7.2 实验和理论方法 | 第115-116页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4页 |
7.3.1 α-甲基苯乙烯S_0和S_1态的分子构型 | 第116-117页 |
7.3.2 α-甲基苯乙烯S_1态REMPI谱 | 第117-124页 |
7.4 结论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7页 |
附录 | 第147-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0-182页 |
致谢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