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岩体倾倒变形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第19-25页 |
2.1 气象水文 | 第19-20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21页 |
2.4 地质构造 | 第21-24页 |
2.5 水文地质 | 第24页 |
2.6 地震 | 第24-25页 |
第3章 库岸边坡基本特征 | 第25-49页 |
3.1 岸坡整体变形形态特征 | 第25-27页 |
3.2 岸坡结构特征 | 第27-31页 |
3.3 岸坡变形特征 | 第31-40页 |
3.3.1 岸坡各部位变形特征 | 第31-34页 |
3.3.2 岸坡顶部“张拉-塌陷”带特征 | 第34-36页 |
3.3.3 岸坡变形边界特征 | 第36-40页 |
3.4 岸坡变形分区 | 第40-43页 |
3.5 库水抬升过程中岸坡的变形破裂发展过程 | 第43-48页 |
3.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岩体变形监测分析 | 第49-76页 |
4.1 岸坡整体变形监测分析 | 第50-55页 |
4.2 岸坡 2 | 第55-64页 |
4.2.1 坡面变形监测分析 | 第55-62页 |
4.2.2 坡内变形监测分析 | 第62-64页 |
4.3 岸坡 3 | 第64-72页 |
4.3.1 坡面变形监测分析 | 第64-70页 |
4.3.2 坡内变形监测分析 | 第70-72页 |
4.4 岸坡 2 | 第72-75页 |
4.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76-92页 |
5.1 岸坡变形破坏成因条件分析 | 第76-77页 |
5.2 弯曲倾倒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型分析 | 第77-78页 |
5.3 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倾倒变形机理分析 | 第78-80页 |
5.4 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变形特征数值模拟 | 第80-91页 |
5.4.1 有限差分法(FLAC3D)简介 | 第80-81页 |
5.4.2 参数选取与模型建立 | 第81-84页 |
5.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91页 |
5.5 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析 | 第92-113页 |
6.1 离散元法(UDEC)简介 | 第92页 |
6.2 参数选取及计算模型建立 | 第92-96页 |
6.2.1 参数选取 | 第92-93页 |
6.2.2 模型建立 | 第93-96页 |
6.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6-110页 |
6.3.1 2 | 第98-101页 |
6.3.2 3 | 第101-107页 |
6.3.3 监测数据分析 | 第107-110页 |
6.4 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7章 库水抬升至正常蓄水位岸坡变形特征预测分析 | 第113-121页 |
7.1 参数选取及计算模型建立 | 第113页 |
7.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3-117页 |
7.2.1 正常蓄水位工况下 2 | 第113-114页 |
7.2.2 正常蓄水位工况下 3 | 第114-116页 |
7.2.3 小结 | 第116-117页 |
7.3 岸坡变形处理建议 | 第117-119页 |
7.4 小结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