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地质储量变化原因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0.1 国内外储量研究现状 | 第7页 |
| 0.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页 |
| 0.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7-10页 |
| 第一章 饶阳凹陷的基本概况 | 第10-13页 |
| 1.1 地质简况 | 第10-11页 |
| 1.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地质储量影响参数 | 第13-19页 |
| 2.1 储量的计算方法 | 第13-14页 |
| 2.1.1 容积法 | 第13-14页 |
| 2.1.2 动态法 | 第14页 |
| 2.2 影响地质储量的主要参数 | 第14-17页 |
| 2.2.1 含油面积 | 第14-15页 |
| 2.2.2 有效厚度 | 第15-17页 |
| 2.3 影响地质储量的次要参数 | 第17-19页 |
| 2.3.1 孔隙度 | 第17-18页 |
| 2.3.2 原始含油气饱和度 | 第18页 |
| 2.3.3 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及溶解气油比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储量变动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44页 |
| 3.1 基础资料整理 | 第19页 |
| 3.2 储量变动原因及类型 | 第19-20页 |
| 3.2.1 储量变动原因 | 第19页 |
| 3.2.2 储量变动涉及类型 | 第19-20页 |
| 3.3 影响地质储量的变化因素 | 第20-44页 |
| 3.3.1 油藏认识变化 | 第20-30页 |
| 3.3.2 构造变化 | 第30-37页 |
| 3.3.3 基础资料不落实 | 第37-39页 |
| 3.3.4 生产状况与地质储量矛盾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