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沙棘木蠹蛾种群遗传结构与灾害发生机制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3页
1. 引言第13-33页
   ·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3-25页
     ·昆虫种群遗传与进化第13-15页
       ·植食性昆虫种群内遗传变异来源的假说第13-14页
       ·昆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第14页
       ·昆虫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分子生态学及其在昆虫种群遗传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第15-25页
       ·分子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第16-21页
       ·分子标记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利用分子生态学研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机制的展望第24-25页
   ·昆虫的种群数量激增与害虫暴发第25-27页
     ·害虫暴发原因的研究第26页
     ·引种导致的害虫暴发第26-27页
   ·沙棘木蠹蛾研究进展第27-30页
     ·沙棘木蠹蛾的寄主和分布第28-29页
     ·沙棘木蠹蛾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第29页
     ·沙棘木蠹蛾灾害发生原因的研究现状第29-30页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0-33页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第30页
     ·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第30-31页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1页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第31-33页
       ·分子标记的选择第31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1-33页
2 沙棘木蠹蛾AFLP荧光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第33-48页
   ·材料与方法第33-44页
     ·样品采集第33-34页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第34-36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34页
       ·主要供试试剂第34-36页
     ·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检验第36-37页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36-37页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第37页
     ·沙棘木蠹蛾AFLP银染技术及引物筛选第37-41页
       ·DNA限制性酶切和接头连接第37-38页
       ·DNA酶切片断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第38-40页
       ·扩增产物的银染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0-41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41页
     ·沙棘木蠹蛾AFLP荧光标记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1-44页
       ·DNA限制性酶切和接头连接第41-42页
       ·DNA酶切片断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第42页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2-43页
       ·电泳图像采集和分析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优化的蛋白酶K-SDS法提取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第44页
     ·AFLP荧光标记和银染技术的比较分析第44-45页
     ·沙棘木蠹蛾AFLP引物筛选第45-46页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3 沙棘木蠹蛾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第48-70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6页
     ·样品采集第49-51页
       ·沙棘木蠹蛾历史上不同发生情况区域的划分第49-50页
       ·沙棘木蠹蛾不同地区种群样品的采集第50-51页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第51-52页
     ·基因组DNA提取与AFLP扩增反应第52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的数据分析第52-53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受选择位点的检测第53页
     ·地理距离、气象因子等差距的获取和计算第53-54页
       ·资料来源第54页
       ·数据计算第54页
     ·代表性地区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中沙棘木蠹蛾遗传关系的分析第54-56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5页
       ·mtDNA CO Ⅰ基因的扩增引物第55页
       ·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序第55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纯化及测序第55-56页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5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AFLP扩增多态性第56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遗传结构第56-62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第56-58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第58-60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种群遗传变异的AMOVA分析第60-62页
       ·沙棘木蠹蛾与种群数量激增相关的选择性位点的检测第62页
     ·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第62-64页
       ·沙棘木蠹蛾种群间遗传距离影响因子分析第62-63页
       ·沙棘木蠹蛾种群平均杂合度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第63-64页
     ·代表性地区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中沙棘木蠹蛾的遗传关系聚类第64-65页
   ·小结与讨论第65-70页
     ·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间高度的遗传分化第65-66页
     ·种群遗传变异水平不存在与暴发相关的显著分化第66-67页
     ·种群遗传结构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第67-68页
     ·沙棘木蠹蛾的暴发源于本地种群的数量增长第68-70页
4 沙棘木蠹蛾不同寄卞种群遗传分化的AFLP多态性第70-78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样品采集第71页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第71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扩增反应第71-72页
     ·不同寄主沙棘木蠹蛾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的数据分析第72页
     ·沙棘木蠹蛾与沙棘寄主适应性相关选择性位点的检测第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75页
     ·不同寄主上沙棘木蠹蛾AFLP引物扩增多态性第72-73页
     ·不同寄主沙棘木蠹蛾种群的遗传结构和聚类第73-75页
     ·沙棘木蠹蛾对沙棘寄主适应性相关的选择性位点检测第75页
   ·小结与讨论第75-78页
     ·沙棘上沙棘木蠹蛾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第75-76页
     ·沙棘木蠹蛾同域种群的寄主适应性遗传分化第76-77页
     ·存在少数与沙棘适应性相关的选择性位点第77-78页
5 沙棘木蠹蛾与其近缘种遗传关系的初步研究第78-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样品采集第80页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第80页
     ·基因组DNA的准备第80页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沙棘木蠹蛾及其近缘种的系统进化分析第80-82页
       ·目的基因的选择及扩增引物第80-81页
       ·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序第81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纯化及测序第81页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81-82页
   ·5 沙棘木蠹蛾与榆木蠹蛾的遗传关系分析第82-83页
       ·沙棘木蠹蛾与榆木蠹蛾的种群遗传分化第82页
       ·沙棘木蠹蛾与榆木蠹蛾集群与寄主适应性相关受选择位点的检验第82-83页
   ·结果与分析第83-86页
     ·沙棘木蠹蛾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第83-85页
       ·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第83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83-85页
     ·沙棘木蠹蛾与榆木蠹蛾遗传关系第85-86页
       ·序列变异分析第85页
       ·Hh/Hv混合集群与寄主适应性相关受选择位点的检验第85-86页
   ·小结与讨论第86-88页
     ·初步明确沙棘木蠹蛾与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第86-87页
     ·沙棘木蠹与榆木蠹蛾混合集群中存在寄主适应性进化的线索第87-88页
6.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8-92页
   ·主要结论第88-90页
     ·建立了沙棘木蠹蛾AFLP荧光标记体系第88页
     ·明确不同地区种群的遗传结构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第88页
     ·明确了沙棘木蠹蛾种群变异水平不存在与暴发相关的显著分化第88-89页
     ·沙棘木蠹蛾的暴发源于本地种群的数量增长第89页
     ·揭示了沙棘木蠹蛾对沙棘的适应性分化第89页
     ·初步明确了沙棘木蠹蛾与部分近缘种的遗传关系第89-90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0页
   ·研究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7页
个人简介第107-108页
导师简介第108-109页
导师简介第109-11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健康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鞘锈菌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