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5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 (一)实验液体 | 第13页 |
| (二)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 (三)实验步骤 | 第14页 |
| 三、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 结果 | 第15-22页 |
| 一、不同组间粪便中SCFA含量比较 | 第15-16页 |
| 二、不同组间发酵后总酸含量比较 | 第16-17页 |
| 三、不同组间发酵后乙酸含量比较 | 第17-18页 |
| 四、不同组间发酵后丙酸含量比较 | 第18-19页 |
| 五、不同组间发酵后丁酸含量比较 | 第19-20页 |
| 六、24H时同组间低聚糖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中各酸含量比较 | 第20-21页 |
| 七、24H时不同组间各培养基产气比较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30页 |
| 一、感染性腹泻发病机制 | 第22-23页 |
| 二、感染性腹泻与肠道菌群紊乱 | 第23-24页 |
| 三、短链脂肪酸简介 | 第24-25页 |
| 四、感染性腹泻的短链脂肪酸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 五、短链脂肪酸在腹泻病中的研究 | 第28页 |
| 六、肠道菌群紊乱与短链脂肪酸 | 第28-29页 |
| 七、总结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 综述 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 第3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英汉双解缩略词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