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外国媒体在华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简介 | 第17-27页 |
2.1 外媒在华新媒体传播概况 | 第17-21页 |
2.1.1 外媒开设中文网背景 | 第17-18页 |
2.1.2 外媒中文网现状 | 第18页 |
2.1.3 外媒开设官方微博背景 | 第18-19页 |
2.1.4 外媒开设官方微博的现状 | 第19-21页 |
2.2“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概况 | 第21-27页 |
2.2.1《华尔街日报》进入中国历程 | 第21-24页 |
2.2.2“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创办背景 | 第24-25页 |
2.2.3“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发展特点 | 第25-27页 |
3“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内容分析 | 第27-45页 |
3.1 分析目的与样本选取 | 第27页 |
3.1.1 分析目的 | 第27页 |
3.1.2 样本选取 | 第27页 |
3.2 编码类目构建及信度验测 | 第27-29页 |
3.2.1 传播内容编码构建 | 第27-28页 |
3.2.2 传播方式编码构建 | 第28页 |
3.2.3 传播效果编码构建 | 第28-29页 |
3.2.4 信度验测 | 第29页 |
3.3 分析结果 | 第29-45页 |
3.3.1 关于传播内容的分析 | 第29-36页 |
3.3.2 关于传播方式的分析 | 第36-38页 |
3.3.3 基于传播效果的分析 | 第38-45页 |
4“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传播特色 | 第45-58页 |
4.1 传播内容特色 | 第45-48页 |
4.1.1 国际化编辑团队,本土化内容呈现 | 第45页 |
4.1.2 题材多样,内容多元 | 第45-46页 |
4.1.3 关注热门事件,重视时效性 | 第46-48页 |
4.1.4 注重专栏博客内容,开辟独有视角 | 第48页 |
4.2 传播形式特色 | 第48-56页 |
4.2.1 巧用链接,速度与深度并重 | 第48-51页 |
4.2.2 舆论领袖效应明显,发挥引导受众作用 | 第51-52页 |
4.2.3 传播模式变化,呈现多极化 | 第52-54页 |
4.2.4 以互动增强品牌影响力 | 第54-56页 |
4.3“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传播评价 | 第56-58页 |
4.3.1“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传播的优势 | 第56-57页 |
4.3.2“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传播的不足 | 第57-58页 |
5“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对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启示 | 第58-63页 |
5.1 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争取国际新闻话语权 | 第58-60页 |
5.1.1 转变新闻传播观念 | 第58-59页 |
5.1.2 提升品牌影响力 | 第59页 |
5.1.3 融合多元渠道 | 第59-60页 |
5.2 推行本土化策略,坚持内容为王 | 第60-63页 |
5.2.1 实行本土化策略 | 第60-61页 |
5.2.2 坚持内容为王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A“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新浪官方微博内容分析编码表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