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概述 | 第12-19页 |
2.1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历史 | 第12页 |
2.2 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4页 |
2.2.1 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2 地理标志的特征 | 第13-14页 |
2.3 地理标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4-17页 |
2.3.1 地理标志与货源标记的区别 | 第14-15页 |
2.3.2 地理标志与原产地名称的区别 | 第15页 |
2.3.3 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区别 | 第15-16页 |
2.3.4 地理标志与商品通用名称的区别 | 第16页 |
2.3.5 地理标志与同名地名的区别 | 第16-17页 |
2.4 地理标志权的概念、特征、法律属性和权利归属 | 第17-19页 |
2.4.1 地理标志权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18页 |
2.4.2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利归属 | 第18-19页 |
3.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 第19-22页 |
3.1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 第19页 |
3.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实意义 | 第19-22页 |
3.2.1 经济意义 | 第19-20页 |
3.2.2 文化意义 | 第20页 |
3.2.3 法律意义 | 第20页 |
3.2.4 社会意义 | 第20-22页 |
4. 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及其分歧 | 第22-28页 |
4.1 相关国际公约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 | 第22-26页 |
4.1.1 《巴黎公约》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 | 第22页 |
4.1.2 《马德里协议》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 | 第22-23页 |
4.1.3 《里斯本协定》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 | 第23-24页 |
4.1.4 《TRIPS 协议》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 | 第24-26页 |
4.2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分歧 | 第26-27页 |
4.2.1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分歧 | 第26页 |
4.2.2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产生分歧的原因 | 第26-27页 |
4.3 实现地理标志保护国际统一的障碍 | 第27-28页 |
5. 西方主要国家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 第28-35页 |
5.1 西方主要国家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28-30页 |
5.1.1 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28-29页 |
5.1.2 专门立法保护模式 | 第29页 |
5.1.3 商业标志法保护模式 | 第29页 |
5.1.4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 第29-30页 |
5.1.5 混合立法保护模式 | 第30页 |
5.2 西方主要国家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0-35页 |
5.2.1 法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5.2.2 德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5.2.3 美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6.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状况和主要内容 | 第35-42页 |
6.1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状况 | 第35-36页 |
6.1.1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进程 | 第35-36页 |
6.1.2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现状 | 第36页 |
6.2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6-42页 |
6.2.1 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6.2.2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6.2.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7.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 | 第42-48页 |
7.1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4页 |
7.1.1 现行保护体制不科学 | 第42-43页 |
7.1.2 法律术语不统一 | 第43页 |
7.1.3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及归属不明确 | 第43页 |
7.1.4 地理标志权的内容不完善 | 第43-44页 |
7.1.5 在先权制度不完善 | 第44页 |
7.2 完善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对策 | 第44-48页 |
7.2.1 完善立法模式 | 第44-45页 |
7.2.2 统一法律用语 | 第45页 |
7.2.3 明确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属 | 第45-46页 |
7.2.4 明确地理标志权的内容 | 第46页 |
7.2.5 完善在先权制度 | 第46-48页 |
8.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