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

采用分级送风降低锅炉NO_x排放及优化水冷壁近壁气氛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1页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第13-33页
    2.1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部分第13-24页
        2.1.1 氮氧化物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3-15页
        2.1.2 常用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分类第15页
        2.1.3 燃烧中NOx控制技术第15-21页
        2.1.4 燃烧后NOx控制技术第21-23页
        2.1.5 NOx综合控制技术第23-24页
    2.2 水冷壁高温腐蚀部分第24-33页
        2.2.1 高温腐蚀的化学反应过程第24-26页
        2.2.2 影响高温腐蚀的因素第26-30页
        2.2.3 目前防治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常规措施第30-33页
3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第33-42页
    3.1 山东电网燃煤锅炉NOx排放状况普查第33-35页
        3.1.1 山东电网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容量及炉型状况第33页
        3.1.2 山东电网燃煤锅炉NOx排放状况第33-35页
    3.2 锅炉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第35-42页
        3.2.1 煤种对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3.2.2 锅炉炉型和燃烧器形式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第36-38页
        3.2.3 炉膛过剩空气系数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第38-40页
        3.2.4 机组负荷对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第40-42页
4 山东电网燃煤锅炉高温腐蚀问题试验研究第42-50页
    4.1 电站锅炉高温腐蚀现状第42-43页
    4.2 电站锅炉高温腐蚀发生的具体原因第43-50页
        4.2.1 煤种问题。第43-44页
        4.2.2 四角切圆燃烧方式造成炉内燃烧风粉分离。第44-45页
        4.2.3 高参数、大容量带来的问题第45-46页
        4.2.4 特殊燃烧器的影响第46-47页
        4.2.5 运行状况的影响。第47-50页
5 电站锅炉分级送风燃烧技术实验研究第50-57页
    5.1 试验装置及试验参数第51-53页
        5.1.1 试验装置第51-52页
        5.1.2 试验工况及参数第52-53页
    5.2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7页
        5.2.1 分级风喷口位置的影响第53-54页
        5.2.2 分级风流量变化的影响第54-55页
        5.2.3 过量空气系数对NOx浓度的影响第55页
        5.2.4 煤粉湿度对NOx浓度的影响第55-57页
6 水平分级送风技术的工业应用研究第57-65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57-58页
    6.2 炉膛内的燃烧工况第58-59页
    6.3 远距离水平分级送风燃烧技术简介第59-60页
    6.4 远距离水平分级送风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计算第60-65页
7 工程应用实例第65-77页
    7.1 锅炉设备简介及存在的问题第65-66页
    7.2 具体改造方案第66-69页
        7.2.1 水平分级风风口的布置第66页
        7.2.2 水平分级风的风源、风速及风量。第66-67页
        7.2.3 改造施工图第67-69页
    7.3 改造后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9-77页
        7.3.1 试验测试方法及工况第69-70页
        7.3.2 试验结果分析第70-77页
8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声明第83-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榆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在城乡夹缝中生存--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民进城”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