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环首都经济圈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2.1 环首都经济圈的内涵 | 第19-21页 |
2.1.1 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环首都经济圈提出的意义 | 第19-21页 |
2.1.3 环首都经济圈的特点 | 第21页 |
2.2 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 第21-24页 |
2.2.1 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现状 | 第22页 |
2.2.2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张家口市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 第25-33页 |
3.1 张家口市的发展优势 | 第25-29页 |
3.1.1 地位优势凸显 | 第25-26页 |
3.1.2 发展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 | 第26-27页 |
3.1.3 发展的产业优势已经拥有 | 第27-29页 |
3.1.4 发展的自然条件日益改善 | 第29页 |
3.2 张家口市融入环首都经济圈面临的发展机遇 | 第29-32页 |
3.2.1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引导和支持 | 第29-30页 |
3.2.2 建“五共机制”对接北京 | 第30-31页 |
3.2.3 紧抓与北京联合申奥的战略机遇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张家口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第33-40页 |
4.1 张家口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4.1.1 经济发展欠发达 | 第33-36页 |
4.1.2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第36页 |
4.1.3 行政区化壁垒制约发展 | 第36页 |
4.2 制约张家口市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行政管理职能配置不合理 | 第37页 |
4.2.2 项目从立项到审批程序繁复 | 第37-38页 |
4.2.3 没有相关的制度政策保障发展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环首都经济圈中张家口市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40-56页 |
5.1 确立张家口市在首都经济圈中的战略定位 | 第40-42页 |
5.1.1 定位面向内陆高原地区与中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 | 第40页 |
5.1.2 定位首都经济圈最全面的后勤保障总部之一 | 第40页 |
5.1.3 定位首都经济圈新兴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区 | 第40-41页 |
5.1.4 定位首都经济圈新能源及清洁转化产业示范区 | 第41-42页 |
5.1.5 定位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 | 第42页 |
5.2 不断改进张家口市融入首都经济圈的各项布局规划 | 第42-50页 |
5.2.1 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布局规划 | 第43-44页 |
5.2.2 加快制定物流与口岸布局规划 | 第44-45页 |
5.2.3 严格划定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 | 第45-48页 |
5.2.4 积极培育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 第48-50页 |
5.3 加强在首都经济圈中的区域合作 | 第50-52页 |
5.3.1 加强生态保护领域区域合作研究 | 第50页 |
5.3.2 加强扶贫领域的区域合作研究 | 第50-51页 |
5.3.3 加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 第51-52页 |
5.4 健全和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 第52-54页 |
5.4.1 加强关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组织领导 | 第52-53页 |
5.4.2 推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创新 | 第53页 |
5.4.3 搭建协调平台实现利益共享 | 第53-54页 |
5.4.4 加强宣传推介力度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