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1.1.1 京津冀贸易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 | 第8-10页 |
1.1.2 京津冀贸易经济发展的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 第11-13页 |
1.2.1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2 选题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 第16-22页 |
2.1 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 第16-18页 |
2.1.1 经济增长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 第17-18页 |
2.1.3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2.2 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 第18-22页 |
2.2.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2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3 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 | 第20-22页 |
3 京津冀区域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比分析 | 第22-30页 |
3.1 中国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实践及趋势 | 第22-23页 |
3.2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3.2.1 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发展史 | 第23-24页 |
3.2.2 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3.3 与长三角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对比 | 第27-30页 |
3.3.1 长三角区域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3.2 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4 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4.1 理论模型的设计 | 第30-33页 |
4.1.1 选取解释变量 | 第30-32页 |
4.1.2 对外贸易的衡量指标 | 第32-33页 |
4.1.3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体系建立 | 第33页 |
4.2 建立模型与检验 | 第33-36页 |
4.2.1 建立经济模型 | 第33-34页 |
4.2.2 模型检验 | 第34-36页 |
4.3 模型分析与预测 | 第36-38页 |
5 京津冀贸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第38-45页 |
5.1 京津冀地区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5.1.1 京津冀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5.1.2 京津冀区域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5.2 京津冀贸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 第42-45页 |
5.2.1 推动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 | 第42-43页 |
5.2.2 改革行政区划,加强政策引导 | 第43页 |
5.2.3 治理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 | 第43-44页 |
5.2.4 规划区域分工,强化城市职能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