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1.2.1 世界各国城市交通模式研究 | 第10页 |
1.2.2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探索 | 第10-12页 |
1.2.3 交通与土地关系研究 | 第12-13页 |
1.2.4 相关交通政策研究 | 第13-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基本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附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市低碳交通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2 城市的定义和分类 | 第20-21页 |
2.1.3 城市交通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 城市低碳交通概述 | 第22-24页 |
2.2.1 城市低碳交通涵义 | 第22-23页 |
2.2.2 城市低碳交通的特性 | 第23-24页 |
2.3 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2.3.1 国民经济 | 第24-25页 |
2.3.2 土地资源 | 第25页 |
2.3.3 能源供应 | 第25-26页 |
2.3.4 生态环境 | 第26页 |
2.3.5 汽车产业政策 | 第26-27页 |
2.4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 第27-32页 |
2.4.1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内涵 | 第27页 |
2.4.2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表现内容及形式 | 第27-29页 |
2.4.3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 第29-32页 |
2.5 我国城市交通走低碳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5-41页 |
3.1 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1.1 各种方针政策相继出台 | 第35-36页 |
3.1.2 积极部署试点城市建设低碳交通 | 第36页 |
3.1.3 面临的困境 | 第36页 |
3.2 问题及分析 | 第36-41页 |
3.2.1 交通堵塞 | 第37-38页 |
3.2.2 机动性与非机动性的失衡 | 第38-39页 |
3.2.3 资源与环境 | 第39-41页 |
第4章 国内外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 第41-57页 |
4.1 国外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 第41-49页 |
4.1.1 国外典型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状况 | 第41-47页 |
4.1.2 国外发展经验 | 第47-49页 |
4.2 国内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 第49-55页 |
4.2.1 国内典型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状况 | 第49-54页 |
4.2.2 国内发展经验 | 第54-55页 |
4.3 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55-57页 |
第5章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分析及构建 | 第57-63页 |
5.1 主要交通发展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57-60页 |
5.1.1 小汽车占主导地位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第57-58页 |
5.1.2 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第58-59页 |
5.1.3 慢行交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第59-60页 |
5.2 主要交通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60-61页 |
5.3 现代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 第61-63页 |
第6章 西安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研究 | 第63-70页 |
6.1 西安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 | 第63-64页 |
6.2 西安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 | 第64-67页 |
6.3 西安市构建现代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措施建议 | 第67-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0-71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