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合同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预约合同制度概述 | 第18-26页 |
2.1 预约合同的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预约合同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预约合同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预约合同与易混淆概念的区别 | 第20-22页 |
2.2 预约合同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务价值 | 第22-25页 |
2.2.1 预约合同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2 预约合同制度的实务价值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预约合同的成立及法律效力 | 第26-34页 |
3.1 预约合同的成立 | 第26-30页 |
3.1.1 合同订立的方式 | 第26-27页 |
3.1.2 合同的内容要求 | 第27-28页 |
3.1.3 形式要件 | 第28-29页 |
3.1.4 标的要件 | 第29-30页 |
3.2 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 | 第30-33页 |
3.2.1 关于预约合同法律效力的学说 | 第30-32页 |
3.2.2 学说评析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预约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的承担 | 第34-44页 |
4.1 预约合同的履行 | 第34-36页 |
4.1.1 预约合同的一般履行 | 第34-35页 |
4.1.2 特殊情况下预约合同的履行 | 第35-36页 |
4.2 预约违约行为的形态 | 第36-38页 |
4.2.1 实际违约 | 第36-37页 |
4.2.2 预期违约 | 第37-38页 |
4.3 违约责任的承担 | 第38-43页 |
4.3.1 责任性质 | 第38-40页 |
4.3.2 预约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40页 |
4.3.3 违反预约合同的责任形式 | 第40-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完善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措施 | 第44-50页 |
5.1 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5.1.1 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现状 | 第44页 |
5.1.2 我国预约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5.2 完善措施 | 第45-49页 |
5.2.1 界定预约合同在民法中的定义 | 第46-47页 |
5.2.2 明确预约合同的认定 | 第47页 |
5.2.3 立法确认预约合同的效力 | 第47-48页 |
5.2.4 违反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