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4-15页 |
2.2 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5-16页 |
2.3 经济增长 | 第16-17页 |
2.4 小结 | 第17-19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3.1 货币供给理论 | 第19-21页 |
3.1.1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 | 第19-20页 |
3.1.2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 第20-21页 |
3.2 利率理论 | 第21-23页 |
3.2.1 利率决定理论 | 第21-22页 |
3.2.2 金融深化理论 | 第22页 |
3.2.3 两种理论的比较 | 第22-23页 |
3.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5页 |
3.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3.3.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页 |
3.3.3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3.3.4 小结 | 第25页 |
3.4 变量间的传导机制 | 第25-27页 |
3.5 结论 | 第27-28页 |
4 货币供应量、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28-43页 |
4.1 货币供应量、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4.3 数据的选取 | 第32-33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33-35页 |
4.4.2 协整检验 | 第35-36页 |
4.4.3 ECM误差修正模型 | 第36-39页 |
4.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9-41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3-47页 |
5.1 结论 | 第43-4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5.2.1 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和金融制度建设 | 第44页 |
5.2.2 健全经济波动预警机制,增强经济波动反馈时效性 | 第44-45页 |
5.2.3 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 | 第45-46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