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1-40页 |
1.1 对象与方法 | 第11-16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1.2 治疗方法 | 第12-15页 |
1.1.3 评定指标及评测方法 | 第15-16页 |
1.1.4 统计学分析 | 第16页 |
1.2 结果 | 第16-24页 |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16-17页 |
1.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开口比较 | 第17-18页 |
1.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JS比较 | 第18页 |
1.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IKCD评分比较 | 第18页 |
1.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 | 第18-19页 |
1.2.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Tegner评分比较 | 第19页 |
1.2.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 第19-20页 |
1.2.8 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 第20页 |
1.2.9 典型病例 | 第20-24页 |
1.3 讨论 | 第24-34页 |
1.3.1 膝关节内侧解剖结构 | 第24-25页 |
1.3.2 膝关节内侧结构的功能 | 第25页 |
1.3.3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发生机制 | 第25-26页 |
1.3.4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临床评估 | 第26-27页 |
1.3.5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手术方案选择 | 第27-32页 |
1.3.6 两种手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 第32-33页 |
1.3.7 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1.3.8 不足与展望 | 第34页 |
1.4 结论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2章 综述 | 第40-49页 |
2.1 膝关节内侧结构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与功能 | 第40-41页 |
2.2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机理 | 第41-42页 |
2.3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诊断 | 第42页 |
2.4 陈旧性膝关节内侧结构松弛的手术治疗 | 第42-45页 |
2.4.1 静力修复法 | 第42-43页 |
2.4.2 动力修复法 | 第43页 |
2.4.3 静、动力结合修复法 | 第43-44页 |
2.4.4 异体肌腱重建 | 第44-45页 |
2.5 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