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发展趋势和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31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 第17-18页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沿革 | 第17页 |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 第17-18页 |
2.2 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8-20页 |
2.2.1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9页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 | 第19页 |
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 | 第19-20页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 第20-22页 |
2.3.1 非物质性 | 第20页 |
2.3.2 活态性 | 第20-21页 |
2.3.3 群体性 | 第21页 |
2.3.4 地域性 | 第21页 |
2.3.5 历史传承性 | 第21-22页 |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 | 第22页 |
2.5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的界定 | 第22-24页 |
2.5.1 机制的界定 | 第22-23页 |
2.5.2 法律保护机制的界定 | 第23页 |
2.5.3 知识产权的界定 | 第23页 |
2.5.4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的界定 | 第23-24页 |
2.6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2.6.1 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 | 第24页 |
2.6.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 第24-25页 |
2.7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合理性论证 | 第25-31页 |
2.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客体具有一致性 | 第25-26页 |
2.7.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属性与知识产权属性具有契合性 | 第26-27页 |
2.7.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制度二者价值取向趋同 | 第27-28页 |
2.7.4 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模式的不足 | 第28-29页 |
2.7.5 知识产权制度的开放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空间 | 第29-31页 |
3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1-43页 |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 第31-32页 |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保护、开发利用现状 | 第32-37页 |
3.2.1 西北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保护、开发利用现状 | 第32-34页 |
3.2.2 域外丝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保护、开发利用现状 | 第34-37页 |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第37-39页 |
3.3.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维护文化主权的需要 | 第37-38页 |
3.3.2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有效保护的需要 | 第38-39页 |
3.3.3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 第39页 |
3.4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3页 |
3.4.1 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40-41页 |
3.4.2 相关国家行政执法协调制度的初步尝试 | 第41页 |
3.4.3 相关国家司法协助制度的初具规模 | 第41-43页 |
4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第43-51页 |
4.1 西北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43-44页 |
4.2 域外沿线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44-47页 |
4.2.1 中亚五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44-46页 |
4.2.2 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46-47页 |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4.3.1 西北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4.3.2 域外沿线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5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 | 第51-59页 |
5.1 国内层面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51-54页 |
5.1.1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立法 | 第51-52页 |
5.1.2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2-53页 |
5.1.3 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改革 | 第53-54页 |
5.1.4 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 第54页 |
5.2 国际层面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54-59页 |
5.2.1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立法机制 | 第55-56页 |
5.2.2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 第56页 |
5.2.3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司法协助机制 | 第56页 |
5.2.4 建立相关配套机制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