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混合电动汽车电池动力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2 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1.2.1 电动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2.2 电动汽车国内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1.3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第23-25页 |
1.3.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3页 |
1.3.2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 第23-24页 |
1.3.3 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的牵引理论分析 | 第28-36页 |
2.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组成 | 第28-29页 |
2.2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及特点 | 第29-30页 |
2.3 双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原理 | 第30-33页 |
2.3.1 双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牵引力分配 | 第30-32页 |
2.3.2 电动汽车的受力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电动汽车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 第36-40页 |
3.1 电池的性能指标 | 第36页 |
3.2 电池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3.3 电池的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3.3.1 国内采用的评价方法 | 第37页 |
3.3.2 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37-38页 |
3.3.3 电池动力性能评价新方法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台的整体设计 | 第40-52页 |
4.1 电池性能测试平台机械传动系统组成 | 第40页 |
4.2 机械传动系统器件的选型及参数匹配 | 第40-46页 |
4.2.1 驱动电机选型 | 第40-42页 |
4.2.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42-44页 |
4.2.3 减速机选型 | 第44-45页 |
4.2.4 负载电机选型 | 第45页 |
4.2.5 扭矩传感器选型 | 第45-46页 |
4.3 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台电控系统设计 | 第46-48页 |
4.3.1 被测混合电池系统设计 | 第46页 |
4.3.2 电器控制柜设计 | 第46-47页 |
4.3.3 上位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 第47-48页 |
4.4 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 | 第48-50页 |
4.4.1 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集成 | 第48-49页 |
4.4.2 实验平台的控制策略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电动汽车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 第52-66页 |
5.1 电动汽车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台的构建 | 第52-54页 |
5.1.1 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台硬件介绍 | 第52-53页 |
5.1.2 电池性能测试流程 | 第53-54页 |
5.2 车辆参数及工况设定 | 第54-58页 |
5.2.1 设置车型参数 | 第54-56页 |
5.2.2 设置工况条件 | 第56-58页 |
5.3 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 第58-64页 |
5.3.1 铅酸蓄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 第59-61页 |
5.3.2 锂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 第61-63页 |
5.3.3 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实验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仿真分析 | 第66-74页 |
6.1 ADVISOR2002仿真软件简介 | 第66页 |
6.2 ADVISOR仿真 | 第66-68页 |
6.2.1 整车参数输入 | 第66-67页 |
6.2.2 车辆运行工况设定 | 第67-68页 |
6.3 ADVISOR仿真结果 | 第68-72页 |
6.3.1 铅酸蓄电池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6.3.2 锂电池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总结 | 第74页 |
7.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