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保险诈骗罪“着手”理论比较 | 第9-15页 |
一、国内关于保险诈骗罪“着手”学说 | 第9-10页 |
(一) 法定行为开始说 | 第9页 |
(二) 索赔说 | 第9-10页 |
(三) 虚假信息传递说 | 第10页 |
二、国外关于针对保险业的诈骗的“着手”理论 | 第10-12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保险业的诈骗的“着手”的理论 | 第10-12页 |
(二) 英美法系关于保险业的诈骗的“着手”的理论 | 第12页 |
三、对国内外保险诈骗罪着手学说的总结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性质 | 第15-18页 |
一、保险诈骗罪的“着手”的性质类型 | 第15-16页 |
(一)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行为性质 | 第15页 |
(二)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危害性质 | 第15-16页 |
二、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性质根据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18-23页 |
一、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的意义 | 第18页 |
二、刑法的解释方法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18-20页 |
(一) 刑法的文义解释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18-19页 |
(二) 刑法的目的解释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19-20页 |
(三) 刑法的体系解释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20页 |
三、刑法的价值取向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20-22页 |
(一) 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20-21页 |
(二)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21页 |
(三) 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点与保险诈骗“着手”的标准 | 第21-22页 |
四、刑法的谦抑性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标准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3-29页 |
一、从主体方面进行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3-24页 |
二、从行为方面进行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4-27页 |
(一) 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时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4-25页 |
(二) 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时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5页 |
(三) 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时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5-26页 |
(四) 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时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6页 |
(五) 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时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6-27页 |
三、行为人主观要素与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27-29页 |
(一)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27-28页 |
(二) 直接故意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