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论移动直播的兴起及健康发展--以“映客”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9-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对视频分享网站的相关研究第12页
        1.3.3 对网络直播的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主要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移动网络直播的由来与发展第16-30页
    2.1 移动直播兴起的背景第16-18页
    2.2 移动直播兴起的原因第18-23页
        2.2.1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第18-19页
        2.2.2 互联网应用社交化与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第19-20页
        2.2.3 视频时代来临第20-21页
        2.2.4 大众文化消费的泛娱乐化第21页
        2.2.5 资本市场的繁荣助推直播产业第21-23页
    2.3 移动直播的分类第23-26页
        2.3.1 秀场形式的直播第23-24页
        2.3.2 游戏直播第24-25页
        2.3.3 垂直细分专业领域的直播第25-26页
    2.4 移动直播的传播特征第26-30页
        2.4.1 视频发布的自由、便捷第26-27页
        2.4.2 传播方式由单向到双向、从单一到交融的转变第27页
        2.4.3 传播内容的真实、丰富、多元化第27-28页
        2.4.4 依托IP价值泛娱乐化的社交属性第28页
        2.4.5 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内容生产方式第28-29页
        2.4.6 弹幕模式的实时互动性第29-30页
第三章 映客移动直播平台的案例分析第30-51页
    3.1 映客的产品定位和品牌营销第30-37页
        3.1.1 瞄准目标用户,定位清晰第30-33页
        3.1.2 直播主体多元化,多渠道扩大影响力第33-34页
        3.1.3 聚焦明星战略,依托粉丝经济第34-35页
        3.1.4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影响力和曝光度第35-37页
    3.2 开启跨界合作,开创“直播+”模式第37-41页
        3.2.1 “直播+”的生态模式第37-38页
        3.2.2 与巨头强强联手,打造直播开放平台第38-39页
        3.2.3 开辟新方向,走节目自制道路第39-40页
        3.2.4 注重技术创新,实施严密的监管措施第40-41页
    3.3 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第41-45页
        3.3.1 用户打赏模式第41-43页
        3.3.2 商业广告与电商转化第43-44页
        3.3.3 企业宣传直播第44页
        3.3.4 活动赛事的直播第44-45页
    3.4 传播学视角下对传受双方的解读第45-51页
        3.4.1 受众分析第45-47页
        3.4.2 网络主播的形象构建第47-51页
第四章 从映客的发展看移动直播平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51-61页
    4.1 平台膨胀,竞争激烈第51-53页
    4.2 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第53-54页
    4.3 新鲜血液难以注入,内容生产变得困难第54-56页
    4.4 行业造假现象带来的虚假繁荣第56-57页
    4.5 缺乏商业模式,平台盈利困难第57-58页
    4.6 网络暴力、低俗、色情等违法现象频发,监管困难第58-61页
第五章 由映客引发的对移动直播平台治理的思考第61-69页
    5.1 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立法第61-63页
    5.2 加强主播及网民媒介素养的引导教育第63-64页
    5.3 直播平台自身实施自律,加强监管第64-65页
    5.4 开发新的模式,实现全方位营销第65-66页
    5.5 加强内容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第66-67页
    5.6 注重垂直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分众化道路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生态位视角下《科幻世界》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南宁市科技保险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