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2.1 发放及填写调查表 | 第14页 |
2.2.2 患者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 第14-15页 |
2.2.3 IIEF-5评分及ED分组和DPN的诊断及分度 | 第15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22页 |
3.1 纳入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特征 | 第16-17页 |
3.2 不同ED组间基本特征的比较 | 第17-18页 |
3.3 非ED组与各ED组DPN患者例数的比较 | 第18-19页 |
3.4 各ED组中TCSS、IIEF评分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3.5 根据ED严重程度分析DPN的初始OR和校正OR值及其95%CI | 第20-2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2-27页 |
4.1 糖尿病性ED的发病机制 | 第23-25页 |
4.1.1 血管因素 | 第23页 |
4.1.2 内分泌因素 | 第23-24页 |
4.1.3 神经因素 | 第24-25页 |
4.2 DPN引起ED的潜在机制 | 第25-26页 |
4.3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26-2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附表A | 第33-34页 |
附表B | 第34-35页 |
附表C | 第35-36页 |
综述 | 第36-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