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日照市五莲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研究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农村居民点第18页
        2.1.2 宅基地与闲置宅基地第18-19页
        2.1.3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第19页
        2.1.4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率第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推—拉”理论第19-20页
        2.2.2 社会保障理论第20页
        2.2.3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第20-21页
        2.2.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21页
        2.2.5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2-31页
    3.1 自然状况第22-23页
        3.1.1 地理位置第22页
        3.1.2 地形地貌第22页
        3.1.3 气候特征第22页
        3.1.4 自然资源第22-23页
    3.2 社会经济状况第23-24页
        3.2.1 人口概况第23页
        3.2.2 交通概况第23页
        3.2.3 经济及社会保障发展状况第23-24页
    3.3 五莲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24-26页
        3.3.1 农用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第24-25页
        3.3.2 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第25-26页
        3.3.3 调研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6页
    3.4 五莲县农村居民点空心化概况第26-29页
        3.4.1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率第26-28页
        3.4.2 空闲户数密度区域差异第28-29页
        3.4.3 重点调研区域季节性空心化率第29页
        3.4.4 闲置土地整治潜力第29页
    3.5 五莲县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的负面效应第29-31页
        3.5.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加剧第29-30页
        3.5.2 村庄无序发展,危害居住环境第30页
        3.5.3 空心化现象加剧,乡村秩序失衡第30-31页
第4章 样本特征分析第31-37页
    4.1 样本选择条件第31-32页
        4.1.1 调研区域选择条件第31页
        4.1.2 访谈样本选择条件第31-32页
    4.2 样本主要特征第32-37页
        4.2.1 受访户主特征第32-33页
        4.2.2 样本农户特征第33-34页
        4.2.3 村内生活环境满意度第34-35页
        4.2.4 生存环境满意度第35-37页
第5章 五莲县农村居民点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7-47页
    5.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7-39页
        5.1.1 户主特征第37-38页
        5.1.2 农户家庭特征第38页
        5.1.3 资源禀赋特征第38页
        5.1.4 生存环境状况第38页
        5.1.5 政策认知水平第38-39页
        5.1.6 农户意愿第39页
        5.1.7 其他因素第39页
    5.2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9-47页
        5.2.1 模型选取第39-40页
        5.2.2 变量解释与赋值第40页
        5.2.3 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检验第40-41页
        5.2.4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第41-42页
        5.2.5 模型结果分析第42-47页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47-51页
    6.1 主要结论第47页
    6.2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整治对策第47-50页
        6.2.1 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第48页
        6.2.2 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第48页
        6.2.3 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第48-49页
        6.2.4 合理调整经营方式第49页
        6.2.5 扶持乡镇产业发展第49-50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50-51页
附录A第51-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通州为例
下一篇:基于DEM的龙门山地区涪江上游构造地貌与水系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