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1.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1.4 实验分组 | 第15页 |
1.5 基线资料的收集 | 第15-16页 |
2.实验仪器、试剂 | 第16-17页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3.实验步骤 | 第17-22页 |
3.1 一般基线资料的测定 | 第17页 |
3.2 循环白细胞膜微粒的提取 | 第17-18页 |
3.3 样本预处理 | 第18-19页 |
3.4 流式细胞仪测定 | 第19页 |
3.5 白细胞膜微粒的收集与计算 | 第19-21页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二.结果 | 第22-29页 |
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第22-23页 |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水平 | 第23页 |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LMPs水平 | 第23-24页 |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年龄循环LMPs水平 | 第24页 |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循环LMPs水平 | 第24-25页 |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循环LMPs水平 | 第25-26页 |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循环LMPs水平 | 第26页 |
8. LMPs表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 第26-29页 |
三.讨论 | 第29-34页 |
四.结论 | 第34-35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六.综述 | 第41-58页 |
白细胞膜微粒生物学特征 | 第43-44页 |
白细胞膜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第44-45页 |
白细胞膜微粒对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白细胞膜微粒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 第47页 |
白细胞膜微粒对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七.英文缩略词表 | 第58-60页 |
八.致谢 | 第60-62页 |
九.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