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基于河蚬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对淮河蚌埠段三种水体的评估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水体污染现状第11-15页
        1.1.1 有机污染物第11-12页
        1.1.2 PPCPs第12页
        1.1.3 POPs第12-13页
        1.1.4 纳米颗粒物第13-14页
        1.1.5 重金属第14-15页
        1.1.6 其它无机物第15页
    1.2 研究问题由来第15-17页
    1.3 河蚬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1 河蚬简介第17页
        1.3.2 河蚬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生物监测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第18-20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0-24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1 蛋白浓度测定第22-23页
        2.2.2 AChE测定第23页
        2.2.3 GPx测定第23页
        2.2.4 GR测定第23页
        2.2.5 GST测定第23-24页
        2.2.6 MDA测定第24页
        2.2.7 SOD测定第24页
        2.2.8 Vtg测定第24页
    2.3 数据处理第24页
3. 实验结果第24-35页
    3.1 行业排水第24-29页
        3.1.1 水质参数第24-25页
        3.1.2 酶活变化第25-27页
        3.1.3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_(v2))第27-29页
    3.2 河流采样点水样第29-32页
        3.2.1 水质参数第29页
        3.2.2 酶活变化第29-31页
        3.2.3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_(v2))第31-32页
    3.3 污水厂水样第32-35页
        3.3.1 水质参数第32-33页
        3.3.2 酶活变化第33页
        3.3.3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_(v2))第33-35页
4. 讨论第35-42页
    4.1 GPx、GR和SOD第36-37页
    4.2 AChE第37-38页
    4.3 GST第38-39页
    4.4 MDA第39页
    4.5 Vtg第39-40页
    4.6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_(v2))第40-4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何王庙故道贝氏(?)的年龄、生长、死亡率和繁殖生物学
下一篇:团头鲂MHC Ⅱα基因的SNP位点开发、鉴定及与抗病性状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