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论文工作第15-16页
2 相关技术原理第16-24页
    2.1 PMIPv6协议第16-19页
        2.1.1 协议原理第16-17页
        2.1.2 协议流程第17-19页
    2.2 网络移动性协议第19-20页
    2.3 支持子网移动的代理移动IPv6第20-21页
    2.4 多家乡技术第21-24页
3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方案设计第24-40页
    3.1 设计目标第24页
    3.2 方案系统架构第24-25页
    3.3 N-PMIPv6多接口接入第25-31页
        3.3.1 MR的接入第25-28页
        3.3.2 MN的接入第28-30页
        3.3.3 接口选择第30-31页
    3.4 N-PMIPv6多接口间切换第31-34页
        3.4.1 MR接口间切换第31-32页
        3.4.2 VMN接口间切换第32-33页
        3.4.3 接口间自动切换第33-34页
    3.5 N-PMIPv6多接口并行传输第34-38页
        3.5.1 多路径并行传输规则第35-36页
        3.5.2 连接管理第36-37页
        3.5.3 连接调度第37页
        3.5.4 路径切换第37-38页
    3.6 小结第38-40页
4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实现第40-60页
    4.1 实现环境第40-41页
    4.2 功能模块划分第41页
    4.3 多接口接入模块第41-49页
        4.3.1 MN接入管理子模块第42-43页
        4.3.2 接口监测子模块第43页
        4.3.3 接口选择和切换子模块第43-48页
        4.3.4 MAG功能子模块第48-49页
    4.4 多接口并行传输模块第49-59页
        4.4.1 规则管理子模块第50-54页
        4.4.2 数据包过滤和截取子模块第54-56页
        4.4.3 连接管理子模块第56-58页
        4.4.4 数据包标记子模块第58-59页
    4.5 小结第59-60页
5 测试第60-80页
    5.1 测试环境搭建第60-65页
        5.1.1 系统配置第61页
        5.1.2 测试工具第61-63页
        5.1.3 软件安装第63-65页
    5.2 系统评估方法和测试规范第65-66页
        5.2.1 多接口接入功能测试第65页
        5.2.2 切换时延测试第65-66页
        5.2.3 接口间自动切换测试第66页
        5.2.4 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第66页
    5.3 多接口接入测试第66-73页
        5.3.1 移动路由器接入测试第66-69页
        5.3.2 vmn接入测试第69-72页
        5.3.3 LFN接入测试第72-73页
    5.4 多接口间切换测试第73-76页
        5.4.1 多接口间自动切换测试第73-74页
        5.4.2 切换时延测试第74-76页
    5.5 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第76-77页
        5.5.1 简单多路径环境测试第76-77页
        5.5.2 N-PMIPv6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第77页
    5.6 小结第77-80页
6 总结和展望第80-82页
    6.1 工作总结第80页
    6.2 工作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9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担保参与主体利益协调研究
下一篇:基于Mesh网络井下救灾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