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Si钢热加工组织演变规律及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1.1 引言 | 第12页 |
| 1.2 高硅钢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 1.3 6.5%Si钢特性及应用 | 第13-15页 |
| 1.3.1 6.5%Si钢特性 | 第13-14页 |
| 1.3.2 6.5%Si钢应用 | 第14-15页 |
| 1.4 6.5%Si钢制备工艺 | 第15-22页 |
| 1.4.1 轧制工艺 | 第15-17页 |
| 1.4.2 快速凝固 | 第17-18页 |
| 1.4.3 沉积扩散法 | 第18-20页 |
| 1.4.4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 | 第20-22页 |
| 1.5 热轧工艺参数优化手段 | 第22-26页 |
| 1.5.1 变形抗力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 1.5.2 塑性变形热加工图 | 第24-26页 |
| 1.6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26-28页 |
| 第2章 6.5%Si钢变形抗力及数学模型研究 | 第28-42页 |
| 2.1 引言 | 第28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2.2.2 热模拟单道次压缩实验 | 第29-30页 |
| 2.3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30-33页 |
| 2.3.1 金属热变形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本类型 | 第30-31页 |
| 2.3.2 6.5%Si钢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31-33页 |
| 2.4 热加工工艺参数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3-39页 |
| 2.4.1 金属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 2.4.2 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4-36页 |
| 2.4.3 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 2.4.4 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 2.5 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39-4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6.5%Si钢热变形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研究 | 第42-58页 |
| 3.1 引言 | 第42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 3.2.1 不均匀变形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3.2.2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 3.3 变形程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4 变形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7-50页 |
| 3.4.1 等轴晶热变形后微观组织演变 | 第47-50页 |
| 3.4.2 柱状晶热变形后微观组织演变 | 第50页 |
| 3.5 应变速率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0-53页 |
| 3.5.1 等轴晶热变形后微观组织演变 | 第50-52页 |
| 3.5.2 柱状晶热变形后微观组织演变 | 第52-53页 |
| 3.6 热变形组织的EBSD分析 | 第53-5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6.5%Si钢热变形本构方程及加工图 | 第58-86页 |
| 4.1 引言 | 第58页 |
| 4.2 6.5%Si钢热变形本构方程 | 第58-68页 |
| 4.2.1 本构方程理论概述 | 第58-61页 |
| 4.2.2 6.5%Si钢本构方程建立 | 第61-66页 |
| 4.2.3 考虑应变量的参数拟合 | 第66-68页 |
| 4.3 6.5%Si钢热加工图 | 第68-84页 |
| 4.3.1 基于DMM理论的功率耗散效率因子 | 第69-72页 |
| 4.3.2 基于DMM的流变失稳准则 | 第72-75页 |
| 4.3.3 6.5%Si钢热加工图的分析 | 第75-82页 |
| 4.3.4 热加工图优化工艺试轧与验证 | 第82-8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