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10页 |
| 一、“本土化”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 | 第10-17页 |
| (一) 国民党统治下的省籍矛盾 | 第10-13页 |
| (二) 台湾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中产阶级的兴起 | 第13-14页 |
| (三) 外界的挑战 | 第14-17页 |
| 二、“本土化政策”的缘起和推展(1972-1978) | 第17-25页 |
| (一) “本土化”之一:“革新保台”论的提出 | 第17-20页 |
| (二) “本土化”之二:“催台青”政策 | 第20-22页 |
| (三) “本土化”之三:“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额选举” | 第22-25页 |
| 三、政局动荡下“本土化”政策的新特点(1978-1986) | 第25-36页 |
| (一) 台湾党外势力的发展与“本土化”压力的加大 | 第25-27页 |
| (二) 中美建交后,中、美、台三角关系的变化是国民党推行“本土化”政策的外来压力 | 第27-28页 |
| (三) 中共的和平统一攻势对台湾当局“本土化”政策的影响 | 第28-31页 |
| (四) “本土化”政策的成果与特点 | 第31-36页 |
| 四、“政治革新”与“本土化”的加速(1987-1988.1) | 第36-40页 |
| (一) 加速“本土化”政策推行的背景 | 第36-38页 |
| (二) “本土化”政策的加速 | 第38页 |
| (三) 对蒋经国晚年大力推动“本土化”政策的评价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