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1.2.1 室内空气质量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3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2 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1.3.3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1.3.4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2 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 第20-23页 |
2.2.1 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种类 | 第20-21页 |
2.2.2 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来源 | 第21-22页 |
2.2.3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 建筑材料及其产生的污染物质 | 第23-27页 |
2.3.1 建筑材料的种类 | 第23-25页 |
2.3.2 建筑材料产生的污染物质 | 第25-27页 |
2.4 污染物质的性质及其危害 | 第27-32页 |
2.4.1 甲醛 | 第27-28页 |
2.4.2 苯及苯系物 | 第28-29页 |
2.4.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第29-30页 |
2.4.4 氨 | 第30-31页 |
2.4.5 氡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基本数学模型 | 第33-38页 |
3.2.1 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 | 第33-35页 |
3.2.2 描述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方程 | 第35-37页 |
3.2.3 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3.3 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预测模型 | 第38-43页 |
3.3.1 影响建筑材料释放特性的因素 | 第38-39页 |
3.3.2 建筑材料中污染物质的释放速率 | 第39-41页 |
3.3.3 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数学预测模型 | 第41-43页 |
3.4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3.4.1 测试原理 | 第43页 |
3.4.2 测试装置 | 第43页 |
3.4.3 测试条件 | 第43-44页 |
3.4.4 试样准备和处理 | 第44页 |
3.4.5 气体采样和分析 | 第44页 |
3.5 数学模型的应用 | 第44-52页 |
3.5.1 基本情况 | 第44-46页 |
3.5.2 确定模型参数 | 第46-49页 |
3.5.3 甲醛浓度的预测计算 | 第49-51页 |
3.5.4 讨论与分析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评价标准与因子 | 第53-56页 |
4.2.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 第53-54页 |
4.2.2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4.2.3 评价因子 | 第55-56页 |
4.3 普通型指数评价模式 | 第56-60页 |
4.3.1 单因子指数 | 第56-57页 |
4.3.2 多因子指数 | 第57-58页 |
4.3.3 室内空气质量的等级 | 第58-59页 |
4.3.4 评价模式的应用 | 第59-60页 |
4.4 分级型指数评价模式 | 第60-62页 |
4.4.1 室内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 | 第60页 |
4.4.2 分级型指数的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4.4.3 综合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的确定 | 第61页 |
4.4.4 评价模式的应用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 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科研项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