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传统建筑虚拟漫游系统设计及其文化传播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来源与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有关三维交互漫游技术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有关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有关藏式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藏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22-36页 |
2.1 藏式传统建筑文化的产生背景 | 第22-27页 |
2.1.1 “第三极”的特殊地理环境 | 第22-23页 |
2.1.2 从萌芽到成熟的历史脉络 | 第23-25页 |
2.1.3 宗教至高无上的精神统治地位 | 第25-26页 |
2.1.4 封闭与开放并存的地缘文化 | 第26-27页 |
2.2 藏式传统建筑的营造思想 | 第27-30页 |
2.2.1 传达宗教深远教义 | 第28页 |
2.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28-29页 |
2.2.3 保留民族历史印记 | 第29-30页 |
2.3 藏式传统建筑的艺术特征 | 第30-35页 |
2.3.1 与功能性并举的建筑造型 | 第30-32页 |
2.3.2 宗教象征性的装饰艺术 | 第32-33页 |
2.3.3 独树一帜的民族色彩体系 | 第33-34页 |
2.3.4 取自天然的建筑材料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虚拟藏式传统建筑漫游交互系统设计 | 第36-50页 |
3.1 漫游交互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36-40页 |
3.1.1 系统用户需求与定位 | 第37-38页 |
3.1.2 对建筑文化的艺术性还原 | 第38-39页 |
3.1.3 对场所精神的技术性构建 | 第39-40页 |
3.2 漫游交互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第40-42页 |
3.2.1 技术框架结构 | 第41-42页 |
3.2.2 整体内容规划 | 第42页 |
3.3 视觉界面与交互功能设计 | 第42-48页 |
3.3.1 视觉界面设计 | 第42-44页 |
3.3.2 交互功能设计 | 第44-47页 |
3.3.3 设计最终完成效果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藏式传统建筑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 第50-62页 |
4.1 藏式传统建筑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实现 | 第50-55页 |
4.1.1 传播活动的实现条件 | 第51-52页 |
4.1.2 数字化的传播活动要素 | 第52-53页 |
4.1.3 虚拟藏式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播模式 | 第53-55页 |
4.2 虚拟藏式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播特征 | 第55-58页 |
4.2.1 对建筑文化信息的技术性重构 | 第55-57页 |
4.2.2 体验式的传播过程 | 第57-58页 |
4.3 系统应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 | 第58-61页 |
4.3.1 顺应文化传播技术的时代性需求 | 第58-59页 |
4.3.2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诠释 | 第59-60页 |
4.3.3 对民族文脉的保护和延续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