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评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界定 | 第14-21页 |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生态补偿种类 | 第16-18页 |
(一) 国家对地方的补偿 | 第17页 |
(二) 地方对地方的补偿 | 第17页 |
(三) 国家、地方对私人的补偿 | 第17-18页 |
三、生态补偿原则 | 第18-21页 |
(一) 受益者补偿、养护者受益原则 | 第18-19页 |
(二)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21-29页 |
一、外部性原理 | 第21-23页 |
(一)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21-22页 |
(二) 生态环境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 | 第22页 |
(三) 生态环境建设的外部经济性 | 第22-23页 |
二、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23-25页 |
(一)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 第23-24页 |
(二) 环境资源生态价值的补偿 | 第24-25页 |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25-29页 |
(一)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第25-26页 |
(二) 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证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生态补偿的标准与方式 | 第29-37页 |
一、生态补偿标准的意义 | 第29-30页 |
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 | 第30-33页 |
(一) 生态补偿标准的立法现状 | 第30-31页 |
(二) 生态补偿标准的完善 | 第31-33页 |
三、生态补偿的方式 | 第33-37页 |
(一) 生态补偿方式的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二) 生态补偿方式的完善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生态补偿的程序 | 第37-46页 |
一、生态补偿的程序当事人 | 第38-40页 |
二、生态补偿程序的启动 | 第40-42页 |
三、生态补偿协商程序 | 第42-44页 |
四、生态补偿的决定程序 | 第44-45页 |
五、生态补偿争议的解决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