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材料模型温度场监测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岩土温度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1 传统温度监测方法 | 第9-10页 |
| 1.2.2 光纤传感温度监测方法 | 第10页 |
| 1.3 相似材料热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4 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温度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4.1 光纤光栅温度监测 | 第12-13页 |
| 1.4.2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 | 第13-15页 |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2 模型材料热学性能理论 | 第17-25页 |
| 2.1 热传导方程计算理论 | 第17-19页 |
| 2.2 模型温度场热学原理 | 第19-22页 |
| 2.2.1 模型水化热阶段温度场 | 第20页 |
| 2.2.2 模型干燥养护阶段温度场 | 第20-21页 |
| 2.2.3 模型干燥养护结束后温度场 | 第21-22页 |
| 2.3 恒温条件模型试样温度场分析 | 第22-24页 |
| 2.3.1 模型试样设计及过程 | 第22-23页 |
| 2.3.2 模型试样温度场分析 | 第23-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光纤温度测试技术 | 第25-39页 |
| 3.1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 | 第25-27页 |
| 3.1.1 光纤Bragg光栅传感 | 第25-26页 |
| 3.1.2 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原理 | 第26-27页 |
| 3.2 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原理 | 第27-29页 |
| 3.2.1 光纤拉曼散射效应 | 第27-29页 |
| 3.2.2 光时域反射技术 | 第29页 |
| 3.3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 第29-34页 |
| 3.3.1 光纤Bragg光栅监测系统 | 第29-31页 |
| 3.3.2 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 | 第31-34页 |
| 3.4 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基础性能实验 | 第34-38页 |
| 3.4.1 温度精度测试 | 第34-35页 |
| 3.4.2 空间分辨率 | 第35-36页 |
| 3.4.3 温度重复性 | 第36-37页 |
| 3.4.4 定位精度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 第39-51页 |
| 4.1 试验条件 | 第39-40页 |
| 4.2 平面模型设计 | 第40-41页 |
| 4.2.1 模型材料配比 | 第40页 |
| 4.2.2 模型温度传感器布置 | 第40-41页 |
| 4.3 三维模型设计 | 第41-44页 |
| 4.3.1 模型材料配比 | 第41-42页 |
| 4.3.2 温度传感器布置 | 第42-44页 |
| 4.4 模型铺装 | 第44-46页 |
| 4.4.1 试验概况 | 第44页 |
| 4.4.2 温度传感器铺装 | 第44-46页 |
| 4.5 传感器标定试验 | 第46-47页 |
| 4.6 温度标记定位 | 第47-5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温度场监测及分析 | 第51-72页 |
| 5.1 分布式光纤和FBG测温准确性验证 | 第51-52页 |
| 5.2 平面模型温度场监测分析 | 第52-61页 |
| 5.2.1 分布式光纤监测结果 | 第52-55页 |
| 5.2.2 模型温度场与模型干燥养护状态分析 | 第55-59页 |
| 5.2.3 光纤光栅监测 | 第59-61页 |
| 5.3 三维模型温度场监测分析 | 第61-69页 |
| 5.3.1 分布式光纤监测结果 | 第61-66页 |
| 5.3.2 三维模型干燥养护状态预测 | 第66-69页 |
| 5.4 模型温度场监测结果对光纤布置的反馈 | 第69-71页 |
| 5.4.1 监测时间设置 | 第69-70页 |
| 5.4.2 光纤布置方案改进 | 第70-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2页 |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