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休闲农业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及功能 | 第21-25页 |
2.1 休闲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21-22页 |
2.2 休闲农业的功能 | 第22-25页 |
2.2.1 经济功能 | 第22页 |
2.2.2 生态环保功能 | 第22-23页 |
2.2.3 社会功能 | 第23页 |
2.2.4 游憩功能 | 第23页 |
2.2.5 教育、文化功能 | 第23-24页 |
2.2.6 医疗功能 | 第24-25页 |
第3章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 SWOT 分析 | 第25-36页 |
3.1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25-30页 |
3.1.1 苍南县农业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3.1.2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3.1.3 苍南县休闲农业的类型 | 第28-29页 |
3.1.4 苍南县休闲农业经营方式 | 第29页 |
3.1.5 苍南县休闲农业消费群体 | 第29-30页 |
3.2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30-36页 |
3.2.1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 第30-32页 |
3.2.2 苍南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 第32-33页 |
3.2.3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 | 第33-34页 |
3.2.4 苍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挑战 | 第34-36页 |
第4章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36-44页 |
4.1 国外国家休闲农业的发展典型经验 | 第36-39页 |
4.1.1 意大利——“绿色假期”美誉全球 | 第36页 |
4.1.2 美国——社区参与的市民农园:休闲农业经营的利益共同体 | 第36-37页 |
4.1.3 法国——专业农场:非政府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 | 第37页 |
4.1.4 日本——都市农业: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 | 第37-38页 |
4.1.5 德国——市民农园: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 | 第38-39页 |
4.2 我国城市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经验 | 第39-41页 |
4.2.1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 | 第39页 |
4.2.2 上海休闲农业发展 | 第39-40页 |
4.2.3 深圳休闲农业发展 | 第40页 |
4.2.4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 | 第40-41页 |
4.3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 第41-44页 |
4.3.1 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 | 第41-42页 |
4.3.2 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 | 第42-44页 |
第5章 苍南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及对策 | 第44-49页 |
5.1 完善苍南休闲农业开发格局 | 第44-46页 |
5.1.1 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 第44-45页 |
5.1.2 特色民俗文化创意园区 | 第45页 |
5.1.3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 第45-46页 |
5.2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 第46页 |
5.2.1 加强组织协调 | 第46页 |
5.2.2 优化考核体系 | 第46页 |
5.3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 | 第46-48页 |
5.3.1 加大资金支持 | 第46-47页 |
5.3.2 保障土地供给 | 第47页 |
5.3.3 加强人才支撑 | 第47页 |
5.3.4 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 第47-48页 |
5.4 营造社会协同氛围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