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干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干湿沉降概述 | 第8-11页 |
1.1.1 干沉降概况 | 第8-10页 |
1.1.2 湿沉降概况 | 第10-11页 |
1.2 干湿沉降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18-2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18-20页 |
2.3 样品分析 | 第20-21页 |
2.3.1 干沉降样品 | 第20页 |
2.3.2 湿沉降样品 | 第20-21页 |
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2.5.1 离子浓度 | 第22页 |
2.5.2 干沉降通量 | 第22页 |
2.5.3 水溶性离子沉降通量 | 第22页 |
2.5.4 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干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 第24-34页 |
3.1 离子平衡 | 第24-25页 |
3.1.1 干沉降 | 第24页 |
3.1.2 湿沉降 | 第24-25页 |
3.2 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3.3 湿沉降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3.3.1 降水的pH值和降雨量 | 第27-29页 |
3.3.2 降水的电导率 | 第29页 |
3.4 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变化特征 | 第29-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干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沉降通量 | 第34-44页 |
4.1 干沉降及其水溶性离子沉降通量 | 第34-36页 |
4.2 水溶性离子的湿沉降通量及其变化特征 | 第36-39页 |
4.3 水溶性离子的干湿沉降分布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干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分析 | 第44-50页 |
5.1 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5.1.1 干沉降中离子的相关性 | 第44页 |
5.1.2 湿沉降中离子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5.2 特征比值法 | 第45-48页 |
5.2.1 干沉降特征比值 | 第46-47页 |
5.2.2 湿沉降特征比值 | 第47-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