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 关于生态文明概念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2.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著作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3. 关于中共中央领导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 第15-25页 |
(一)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5-17页 |
1.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 | 第15-16页 |
2.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 | 第16-17页 |
3. 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侵略 | 第17页 |
(二)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7-25页 |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 第17-20页 |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 第20-21页 |
3. 新世纪之前党的生态思想 | 第21-24页 |
4. 现代西方的生态思想 | 第24-25页 |
二、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一) 初步酝酿阶段 | 第25页 |
(二) 正式提出阶段 | 第25-26页 |
(三) 丰富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三、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34页 |
(一)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28-29页 |
(二)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 | 第29页 |
(三)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 第29-30页 |
(四)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五)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 | 第30-34页 |
四、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4-3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34-36页 |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 第34-35页 |
2.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第35-36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36-39页 |
1.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强国富民 | 第36-37页 |
2.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