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姓名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姓名权商品化的法律界定 | 第13-19页 |
(一) 姓名权与姓名权商品化的内涵 | 第13-17页 |
1、姓名权的历史发展 | 第13-14页 |
2、姓名权的内涵与本质 | 第14-15页 |
3、姓名权商品化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 姓名权商品化的类型 | 第17-19页 |
1、姓名权商品化的基本类型 | 第17-18页 |
2、姓名权商品化的特殊类型 | 第18-19页 |
二、姓名权商品化的正当性分析 | 第19-27页 |
(一) 姓名权商品化的现实基础 | 第19-21页 |
1、姓名符号本身具有商业化的可能 | 第19-20页 |
2、商品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 第20-21页 |
(二) 姓名权商品化的价值基础 | 第21-23页 |
1、自由 | 第21-22页 |
2、公平 | 第22-23页 |
(三) 姓名权商品化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1、先占理论 | 第23-24页 |
2、劳动说 | 第24页 |
3、财产化人格权理论 | 第24-25页 |
4、经济分析理论 | 第25-27页 |
三、域外姓名权商品化法律保护的模式考察 | 第27-34页 |
(一) 德国姓名权商品化的保护模式 | 第27-29页 |
1、一元论人格权保护模式 | 第27-28页 |
2、德国法中姓名权商品化的立法规定 | 第28-29页 |
(二) 美国姓名权商品化的保护模式 | 第29-31页 |
1、公开权的起源 | 第29-30页 |
2、公开权模式的内容 | 第30-31页 |
(三) 德国、美国姓名权商品化法律保护模式的启示 | 第31-34页 |
1、两国对姓名权商品化保护的一致共识 | 第31-32页 |
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2-34页 |
四、我国姓名权商品化法律保护的现状与完善 | 第34-41页 |
(一) 我国姓名权商品化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34-35页 |
1、保护姓名权的现行立法规定 | 第34页 |
2、现行姓名权保护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二) 完善我国姓名权商品化法律保护的建议 | 第35-41页 |
1、合理限制姓名权商业化利用 | 第35-36页 |
2、适度承认姓名权经济利益的可转让和可继承性 | 第36-38页 |
3、完善保护姓名权经济利益的请求权 | 第38-39页 |
4、明确侵害赔偿方法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