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3-1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阐述及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2.1 獐子岛扇贝事件相关研究概况 | 第15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研究概况 | 第15-26页 |
2.2.1 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2.2.2 盈余管理的前提条件 | 第17-20页 |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0-23页 |
2.2.4 盈余管理的识别 | 第23-25页 |
2.2.5 盈余管理的类型 | 第25-26页 |
2.3 理论与文献研究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獐子岛案例介绍 | 第28-32页 |
3.1 企业简介 | 第28页 |
3.2 企业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3.3 獐子岛扇贝事件案例回顾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獐子岛案例分析 | 第32-66页 |
4.1 獐子岛盈余管理的前提分析 | 第32-33页 |
4.1.1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及资产盈余管理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4.1.2 信息不对称与内外部监管分析 | 第33页 |
4.2 獐子岛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33-38页 |
4.2.1 资本市场动机分析 | 第34-36页 |
4.2.2 契约动机分析 | 第36-38页 |
4.2.3 政治成本动机分析 | 第38页 |
4.3 獐子岛盈余管理的识别分析 | 第38-62页 |
4.3.1 内部治理分析 | 第39-42页 |
4.3.2 财务指标分析 | 第42-47页 |
4.3.3 专项问题分析 | 第47-62页 |
4.4 案例总结 | 第62-66页 |
第五章 案例启示—对盈余管理行为防范的建议 | 第66-71页 |
5.1 公司治理层面 | 第66-67页 |
5.1.1 治理结构的完善建议 | 第66页 |
5.1.2 离职高管追责体系的建立 | 第66页 |
5.1.3 加强对于生物资产相关会计政策的执行力度 | 第66-67页 |
5.2 市场机制层面 | 第67-68页 |
5.2.1 特殊资产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67页 |
5.2.2 水产养殖保险机制的建设与推广 | 第67-68页 |
5.3 社会监督层面 | 第68-69页 |
5.3.1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建议 | 第68页 |
5.3.2 增强对于不良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标识 | 第68-69页 |
5.4 政府监管层面 | 第69-71页 |
5.4.1 证监会完善自身建设 | 第69页 |
5.4.2 会计政策,估计变更上的限制应明确 | 第69页 |
5.4.3 会计准则生物资产相关规定的完善 | 第69-70页 |
5.4.4 完善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督和风险警示机制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