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动力学性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丙型肝炎病毒 | 第8-9页 |
1.1.2 丙肝的主要表现 | 第9-10页 |
1.1.3 丙肝的传播途径 | 第10页 |
1.1.4 丙肝的治疗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两种基因类型的丙肝传染病模型分析 | 第14-25页 |
2.1 模型的建立 | 第14-17页 |
2.1.1 基本定理 | 第15-17页 |
2.2 无病平衡点分析 | 第17-18页 |
2.3 单基因平衡点分析 | 第18-21页 |
2.4 共存平衡点分析 | 第21页 |
2.5 阈值分析 | 第21-22页 |
2.6 数值模拟 | 第22-24页 |
2.7 结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具有时滞和治疗的丙肝模型分析 | 第25-34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3.2 无病平衡点分析 | 第26-28页 |
3.3 Hopf分支分析 | 第28-31页 |
3.4 阈值分析 | 第31页 |
3.5 数值模拟 | 第31-33页 |
3.6 结论 | 第33-34页 |
结束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