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章节结构 | 第29-3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3.3 章节结构 | 第31-32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32-3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3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第2章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问题相关概念及财税理论基础 | 第34-4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4-39页 |
2.1.1 工业废水 | 第34-37页 |
2.1.2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 | 第37-39页 |
2.1.3 水污染税 | 第3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9-49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39-43页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43-46页 |
2.2.3 庇古税理论 | 第46-47页 |
2.2.4 资源地租理论 | 第47-49页 |
第3章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现状、问题及原因 | 第49-67页 |
3.1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现状 | 第49-56页 |
3.1.1 工业废水排污费征收标准 | 第50-52页 |
3.1.2 工业废水排污费的收缴使用办法 | 第52-53页 |
3.1.3 工业废水排污收费制度污染控制表现分析 | 第53-56页 |
3.2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6-62页 |
3.2.1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设计缺陷 | 第56-60页 |
3.2.2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0-62页 |
3.3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收费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3.3.1 排污收费制度法律依据不足 | 第62-63页 |
3.3.2 监督管理环节薄弱 | 第63页 |
3.3.3 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博弈 | 第63-64页 |
3.4 小结 | 第64-67页 |
第4章 国外典型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的借鉴 | 第67-79页 |
4.1 荷兰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 | 第67-69页 |
4.2 德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 | 第69-72页 |
4.3 法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 | 第72-74页 |
4.4 俄罗斯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 | 第74页 |
4.5 韩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 | 第74-75页 |
4.6 国外典型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75-79页 |
4.6.1 国外典型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总结 | 第75-77页 |
4.6.2 国外典型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启示 | 第77-79页 |
第5章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收制度设计及税率估算 | 第79-98页 |
5.1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税制要素设计 | 第79-88页 |
5.1.1 纳税人的确定 | 第80页 |
5.1.2 征税对象的确定 | 第80-81页 |
5.1.3 计税依据的确定 | 第81-83页 |
5.1.4 税率设计 | 第83-85页 |
5.1.5 征收、管理、使用权限的确定 | 第85-87页 |
5.1.6 税收优惠的内容 | 第87-88页 |
5.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工业水污染税率估算 | 第88-98页 |
5.2.1 工业水污染税税率估算思路概述 | 第89页 |
5.2.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工业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 第89-96页 |
5.2.3 工业水污染税基估算 | 第96页 |
5.2.4 工业水污染税率计算 | 第96-98页 |
第6章 中国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CGE模型构建与数据基础 | 第98-124页 |
6.1 中国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CGE模型构建 | 第98-110页 |
6.1.1 生产模块 | 第98-101页 |
6.1.2 贸易模块 | 第101-103页 |
6.1.3 居民模块 | 第103-105页 |
6.1.4 企业模块 | 第105-106页 |
6.1.5 政府模块 | 第106-108页 |
6.1.6 宏观平衡模块 | 第108-109页 |
6.1.7 工业水污染排放模块 | 第109-110页 |
6.2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参数标定 | 第110-124页 |
6.2.1 社会核算矩阵(SAM)概述 | 第110-113页 |
6.2.2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SAM)的编制与平衡 | 第113-118页 |
6.2.3 参数的标定 | 第118-123页 |
6.2.4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123-124页 |
第7章 中国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模拟与边际影响分析 | 第124-138页 |
7.1 中国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模拟结果分析 | 第124-133页 |
7.1.1 模拟情景设置 | 第124-125页 |
7.1.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25-133页 |
7.2 中国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边际影响分析 | 第133-136页 |
7.2.1 边际产出损失分析 | 第133-134页 |
7.2.2 边际贸易损失分析 | 第134-136页 |
7.3 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8章 工业水污染税收制度背景下污染物减排驱动因素分析 | 第138-145页 |
8.1 LMDI方法概述 | 第138-139页 |
8.2 基于LMDI方法的水污染减排因素分析 | 第139-144页 |
8.2.1 模型的构建 | 第139-141页 |
8.2.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141-144页 |
8.3 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45-157页 |
9.1 结论 | 第145-147页 |
9.2 政策建议 | 第147-157页 |
9.2.1 构建工业水污染税收法律体系 | 第147-149页 |
9.2.2 践行税收中性原则,实现环境税收“双重红利” | 第149页 |
9.2.3 税收款项专项用于水环境保护 | 第149-150页 |
9.2.4 建立健全配套措施 | 第150-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