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0.2.3 文献研究评述 | 第16页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1.1 企业社会责任 | 第18页 |
1.1.2 社会责任会计 | 第18页 |
1.1.3 利益相关者 | 第18-19页 |
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0页 |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1.2.3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1.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1.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 | 第21-23页 |
2 JZNY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46页 |
2.1 公司简介 | 第23-25页 |
2.2 JZNY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 第25-32页 |
2.2.1 JZNY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况 | 第25-26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 | 第26-27页 |
2.2.3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7-32页 |
2.3 JZNY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调查分析 | 第32-41页 |
2.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2.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2.3.3 调查结论 | 第40-41页 |
2.4 JZNY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2.4.1 披露的信息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迫切需要 | 第41-42页 |
2.4.2 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管理部门 | 第42页 |
2.4.3 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不高 | 第42-43页 |
2.4.4 量化信息披露不足 | 第43页 |
2.4.5 负面信息披露不足 | 第43-44页 |
2.4.6 CSR报告内容未经独立第三方审验 | 第44-46页 |
3 JZNY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3.1 企业层面的原因 | 第46-47页 |
3.1.1 企业披露信息从自身利益出发 | 第46页 |
3.1.2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 第46页 |
3.1.3 企业没有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 | 第46-47页 |
3.2 政府监管层面的原因 | 第47-49页 |
3.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展滞后 | 第47页 |
3.2.2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3.2.3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缺乏 | 第48-49页 |
4 完善JZNY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 第49-61页 |
4.1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4.1.1 企业披露信息应充分考虑利益各方的需求 | 第49-50页 |
4.1.2 设立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 | 第50-51页 |
4.1.3 企业应努力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 | 第51页 |
4.2 政府监管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51-61页 |
4.2.1 完善量化信息披露体系 | 第51-58页 |
4.2.1.1 建立社会责任资产权益表 | 第52-53页 |
4.2.1.2 建立社会责任增值表 | 第53-55页 |
4.2.1.3 建立社会责任量化信息表 | 第55-58页 |
4.2.2 建立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 第58页 |
4.2.3 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审验制度 | 第58-61页 |
结束 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