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转移印花概述 | 第10-14页 |
1.2.1 升华转移印花 | 第11-12页 |
1.2.2 湿法转移印花 | 第12-13页 |
1.2.3 干热转移印花 | 第13-14页 |
1.3 棉织物印花常用增稠剂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印花原糊流变性及其与助剂相容性 | 第19-3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19-2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1 原糊的制备 | 第20页 |
2.3.2 含不同助剂的糊料溶液的制备 | 第20-21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21页 |
2.4.1 流动性能测试 | 第21页 |
2.4.2 粘弹性能测试 | 第21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1-35页 |
2.5.1 海藻酸钠的稳态剪切性能 | 第21-23页 |
2.5.2 海藻酸钠的触变性能 | 第23页 |
2.5.3 海藻酸钠的粘弹性能 | 第23-25页 |
2.5.4 海藻酸钠与印花助剂的相容性 | 第25-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活性染料棉织物干热转移印花用转印纸的制备及其印花工艺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3.2.1 材料和药品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1 高分子改性剂的配制 | 第39页 |
3.3.2 转移印花纸的制备 | 第39页 |
3.3.3 喷墨打印 | 第39-40页 |
3.3.4 转移印花 | 第40页 |
3.4 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3.4.1 印花织物的表观得色 | 第40页 |
3.4.2 染料固着率及渗透率 | 第40页 |
3.4.3 转移印花纸涂层量 | 第40页 |
3.4.4 改性糊料的pH值 | 第40-41页 |
3.4.5 印花织物色牢度 | 第41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3.5.1 改性剂配方对转移印花性能的影响 | 第41-46页 |
3.5.2 印花工艺对转移印花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3.5.3 印花织物色牢度评价 | 第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棉织物活性染料干热转移印花清晰性 | 第52-65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1 高分子改性剂的配制 | 第53页 |
4.3.2 转移印花纸的制备 | 第53-54页 |
4.3.3 喷墨打印 | 第54页 |
4.3.4 转移印花 | 第54页 |
4.4 测试方法 | 第54页 |
4.4.1 轮廓清晰度 | 第54页 |
4.4.2 印花织物的表观得色 | 第54页 |
4.4.3 色牢度 | 第5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5.1 汽蒸工艺对转移印花清晰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2 改性纸花纹清晰度的影响 | 第56-60页 |
4.5.3 改性纸放置湿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4.5.4 印花织物色牢度评价 | 第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