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我国国有企业及其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2-15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1950~1982) | 第12-13页 |
·统收统支制度(1950 一 1982) | 第12页 |
·企业基金制度(1953 一 1978) | 第12页 |
·利润留成制度(1979 一 1982) | 第12-13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发展的第二阶段(1983~1993) | 第13-14页 |
·利改税制度(1984 一 1987) | 第13页 |
·承包经营制度(1988 一 1993) | 第13-14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发展的第三阶段(1994 年实行税利分流制度至今) | 第14-15页 |
2 国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及特点 | 第15-19页 |
·国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 第15-18页 |
·挪威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5页 |
·法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5-16页 |
·意大利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6页 |
·芬兰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6页 |
·瑞典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6-17页 |
·美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7页 |
·新西兰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特点 | 第18-19页 |
·利润上缴比例要严格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状态制定 | 第18页 |
·主要通过国家投资的控股公司收取上缴的利润 | 第18页 |
·建立在透明信息披露制度之上的利润分配政策 | 第18-19页 |
·由国家与国有企业协商确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 | 第19页 |
3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矫正的必要性及矫正难题 | 第19-27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矫正的必要性 | 第19-26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矫正必须采取法律机制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矫正的现实依据 | 第20-22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矫正的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进行法律矫正所面临的难题 | 第26-27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监管实施的主导机构 | 第26页 |
·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向国家分配利润的比例划分 | 第26页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使用范围 | 第26-27页 |
·防止对国有企业产生消极影响 | 第27页 |
4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法律矫正机制 | 第27-39页 |
·明确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监督管理机制 | 第27-30页 |
·财政部负责利润分配预算的统筹制定 | 第28页 |
·国资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 | 第28-30页 |
·由各大国有企业集团代替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能 | 第30页 |
·完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预算矫正机制 | 第30-35页 |
·明确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预算制度的法律定位 | 第31页 |
·明确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预算的收支范围 | 第31-35页 |
·建立强力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监管机制 | 第35-36页 |
·自我内部监管 | 第35页 |
·审计监管 | 第35-36页 |
·社会监管 | 第36页 |
·完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事后司法审查和救济制度 | 第36-39页 |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事后司法审查 | 第36-37页 |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事后救济制度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