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2 竞争中立规则的概述 | 第11-18页 |
2.1 竞争中立规则的提出 | 第11页 |
2.2 竞争中立规则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11-13页 |
2.3 竞争中立的基本概念及法律基础 | 第13-18页 |
2.3.1 竞争中立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2.3.2 竞争中立的法律基础 | 第15-18页 |
3 竞争中立规则的内容及其法律化趋势 | 第18-22页 |
3.1 竞争中立规则内容的考察 | 第18-19页 |
3.1.1 竞争中立规则中的义务主体 | 第18页 |
3.1.2 竞争中立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18-19页 |
3.1.3 竞争中立措施 | 第19页 |
3.2 竞争中立的法律化趋势 | 第19-22页 |
3.2.1 TPP谈判中的竞争中立 | 第19-20页 |
3.2.2 OECD制定的竞争中立规则 | 第20-22页 |
4 竞争中立规则带给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挑战 | 第22-26页 |
4.1 我国竞争中立的现状 | 第22-23页 |
4.2 竞争中立规则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第23-26页 |
4.2.1 竞争中立规则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影响 | 第23-24页 |
4.2.2 竞争中立规则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利影响 | 第24-26页 |
5 竞争中立在国外的适用及经验借鉴 | 第26-31页 |
5.1 竞争中立在国外的适用 | 第26-28页 |
5.1.1 新加坡的竞争中立 | 第26页 |
5.1.2 新西兰的竞争中立 | 第26-27页 |
5.1.3 加拿大的竞争中立 | 第27页 |
5.1.4 芬兰的竞争中立 | 第27-28页 |
5.1.5 德国的竞争中立 | 第28页 |
5.2 对我国适用竞争中立规则的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6 竞争中立规则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对策 | 第31-38页 |
6.1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竞争中立制度 | 第31页 |
6.2 完善我国竞争中立规则的制度设计 | 第31-34页 |
6.2.1 严格认定适用主体 | 第31-32页 |
6.2.2 合理界定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6.2.3 规范政府补贴行为,防止交叉补贴 | 第33-34页 |
6.2.4 强化国有企业运行的透明度 | 第34页 |
6.3 完善《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和行政垄断的规制 | 第34-38页 |
6.3.1 我国反垄断法视角下的竞争中立规则 | 第34-36页 |
6.3.2 通过完善《反垄断法》为竞争中立的实现消除障碍的具体措施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