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实践意义第14页
        1.2.2 社会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安全风险分析法的发展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1 文献索引法第17-18页
        1.4.2 比较研究法第18页
2 铁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第18-37页
    2.1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第18-23页
        2.1.1 欧洲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第18-19页
        2.1.2 日本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第19-20页
        2.1.3 美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第20-21页
        2.1.4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第21-22页
        2.1.5 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第22-23页
    2.2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框架第23-35页
        2.2.1 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第23页
        2.2.2 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机制第23-28页
        2.2.3 运营安全监测机制第28-32页
        2.2.4 事故管理及应急救援第32-35页
        2.2.5 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中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框架第35页
    2.3 国内外铁路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第35-37页
        2.3.1 法律、法规等对风险管理要求的不同第35页
        2.3.2 对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第35-36页
        2.3.3 安全检查评估环节在生命周期的时间节点及组织形式不同第36页
        2.3.4 意外事故\事件的调查主体不同第36页
        2.3.5 基于生命周期角度的适应性分析第36页
        2.3.6 基于EN标准的适应性分析第36-37页
3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框架第37-45页
    3.1 风险管理的流程第37-39页
        3.1.1 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第37页
        3.1.2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第37-39页
        3.1.3 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第39页
    3.2 风险管理的基础信息第39-40页
    3.3 风险可接受分析第40-45页
        3.3.1 安全风险可接受性原则第40-42页
        3.3.2 风险矩阵第42-44页
        3.3.3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第44-45页
4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识别第45-48页
    4.1 风险识别及研判的基本原则第45页
    4.2 风险识别应考虑的因素——“人-机-环境-管理”第45-47页
    4.3 风险识别的范围——系统RAMS因素第47页
    4.4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识别影响因素分析第47-48页
5 基于原因-后果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模型第48-62页
    5.1 风险分析概述第48-49页
    5.2 风险分析方法的选择第49-50页
        5.2.1 定性风险分析第49页
        5.2.2 定量风险分析第49-50页
    5.3 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5.4 风险事件原因分析——故障树分析(FTA)第51-60页
    5.5 风险事件后果分析——事件树分析(ETA)第60-62页
6 风险控制措施第62-65页
    6.1 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风险控制模型第62-64页
    6.2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第64-65页
7 结论第65-67页
    7.1 结论第65页
    7.2 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作者简历第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8-69页
附录A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第69-70页
详细摘要第70-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CF的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研发
下一篇:油气矿权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