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一、企业年金信托基本问题分析 | 第18-27页 |
(一) 企业年金概念及其关联问题分析 | 第18-20页 |
1. 企业年金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 企业年金的法律关系 | 第19页 |
3. 企业年金与相似概念的关联性 | 第19-20页 |
(二) 信托与企业年金信托的比较 | 第20-24页 |
1. 信托 | 第20-22页 |
2. 企业年金信托 | 第22-24页 |
(三)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1. 基于保护企业职工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监管 | 第24-25页 |
2. 基于信托模式的自有风险而必须进行监管 | 第25页 |
3. 基于我国不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必须进行监管 | 第25-27页 |
二、企业年金信托的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 第27-35页 |
(一)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法律监管的概念 | 第27页 |
(二)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法律监管的主体 | 第27-29页 |
1. 政府监管 | 第27-28页 |
2. 行业自律组织监管 | 第28-29页 |
3. 市场监管 | 第29页 |
(三) 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模式 | 第29-31页 |
1. 国际企业年金信托监管模式 | 第29-31页 |
2. 我国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模式及未来趋势 | 第31页 |
(四)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的内容 | 第31页 |
(五)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法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5页 |
1. 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立法体系不完备 | 第32页 |
2. 监管体系中欠缺对年金信托受托人的规制 | 第32-33页 |
3. 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 第33页 |
4. 保护员工利益没有成为监管的首要原则 | 第33页 |
5. 企业年金税收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33-35页 |
三、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的国外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0页 |
(一)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5-37页 |
1. 英国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5-36页 |
2. 美国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6-37页 |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1. 日本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7页 |
2. 智利的企业年金信托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三) 国外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0页 |
1. 立法 | 第38页 |
2. 监督 | 第38-39页 |
3. 税收优惠政策 | 第39-40页 |
四、建构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信托法律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 第40-46页 |
(一)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的相关立法 | 第40-42页 |
1. 提髙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的立法层次 | 第40-41页 |
2. 确定企业年金信托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 | 第41页 |
3. 强化在企业年金信托中对受益人的保护 | 第41-42页 |
4. 加入对中小企业年金信托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 第42页 |
(二) 构建企业年金信托的内外部协同监管体系 | 第42-44页 |
1. 强化企业年金信托的内部监管 | 第42-43页 |
2. 协调企业年金信托的外部监管 | 第43-44页 |
(三)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监管的司法救济机制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