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莲藕概述 | 第11-12页 |
1.1.1 莲藕品种与质地 | 第11页 |
1.1.2 莲藕生长周期与采收时间 | 第11-12页 |
1.2 热处理对果蔬质地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多酚物质 | 第13-14页 |
1.3.1 多酚的种类 | 第13页 |
1.3.2 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13-14页 |
1.4 莲藕淀粉特性 | 第14页 |
1.5 果蔬质地与细胞壁果胶的关系 | 第14-16页 |
1.6 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鉴别不同品种莲藕 | 第16页 |
1.7 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7.1 立项依据 | 第16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不同品种莲藕的理化性质 | 第18-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2.2.1 水分含量 | 第20页 |
2.2.2 L*值 | 第20-21页 |
2.2.3 硬度 | 第21-22页 |
2.2.4 淀粉的微观形态 | 第22-24页 |
2.2.5 淀粉的结构组成 | 第24-25页 |
2.2.6 淀粉的糊化特性 | 第25-26页 |
2.2.7 淀粉的晶体结构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莲藕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 第28-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8页 |
3.2.1 游离态多酚的提取 | 第30-35页 |
3.2.2 结合态多酚的提取 | 第35-40页 |
3.2.3 福林酚法测定莲藕多酚 | 第40-44页 |
3.2.4 莲藕中多酚物质的含量 | 第44-46页 |
3.2.5 结合态多酚抗氧化能力 | 第46-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莲藕细胞壁各组分的研究 | 第50-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2.1 细胞壁各组分物质的含量 | 第52-55页 |
4.2.2 果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4.2.3 单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4.2.4 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红外光谱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热处理对莲藕质地、组织微观结构及果胶性质的影响 | 第60-7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60-61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5.2.1 热处理对莲藕硬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2 热处理对莲藕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3-65页 |
5.2.3 热处理对莲藕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4 热处理对莲藕果胶酯化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