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引言 | 第7-9页 |
1.2 建筑结构隔震体系概述 | 第9-13页 |
1.2.1 建筑结构隔震的基本原理 | 第9页 |
1.2.2 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 | 第9-11页 |
1.2.3 隔震结构的分类及优越性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特性及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 第17-22页 |
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几何特征 | 第17-18页 |
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特征 | 第18-19页 |
2.3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 第19-22页 |
第三章 隔震层位置不同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22-56页 |
3.1 建立模型 | 第22-27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3.1.2 ETABS模型建立以及准确性验证 | 第23-25页 |
3.1.3 隔震支座的选取 | 第25-26页 |
3.1.4 隔震支座的布置 | 第26-27页 |
3.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27-30页 |
3.3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比较及分析 | 第30-55页 |
3.3.1 自振特性 | 第30-31页 |
3.3.2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 第31-50页 |
3.3.3 两种隔震方案基本数值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地下室柱顶隔震时隔震层以下柱高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 第56-68页 |
4.1 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响应分析 | 第56-66页 |
4.1.1 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层间剪力反应 | 第56-58页 |
4.1.2 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层间位移反应 | 第58-61页 |
4.1.3 地震作用下各结构楼层绝对加速度反应 | 第61-64页 |
4.1.4 小结 | 第64-66页 |
4.2 隔震层以下柱高不同时结构的基本数值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隔震设计实例——乌鲁木齐市某中学隔震结构设计 | 第68-78页 |
5.1 工程概况与模型建立 | 第68-70页 |
5.2 隔震支座的选取与布置 | 第70-71页 |
5.3 设防地震下结构分析 | 第71-72页 |
5.4 罕遇地震下结构分析 | 第72-73页 |
5.5 隔震层抗风承载力验算 | 第73-74页 |
5.6 隔震结构局部构造 | 第74-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