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车载网中恶意AP判别方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7页
    1.2 车载网中恶意AP的判别技术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车载网相关领域第20-28页
    2.1 智能交通系统第20-21页
    2.2 移动自组织网络第21-23页
    2.3 车载网的网络特征第23-24页
    2.4 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第24-25页
    2.5 车载网的应用第25-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基于RSSI的测距算法第28-48页
    3.1 基于RSSI的测距原理第28-31页
    3.2 环境对RSSI值的影响第31-33页
    3.3 滤波校正优化算法第33-39页
        3.3.1 传统RSSI校正模型第33-34页
        3.3.2 高斯模型第34-36页
        3.3.3 优化加权高斯模型第36-39页
        3.3.4 算法结果评估第39页
    3.4 基于RSSI的测距算法第39-47页
        3.4.1 测距误差分析第39-40页
        3.4.2 RSSI和距离映射的测距算法第40-45页
        3.4.3 算法结果评估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通信模型的恶意AP判别算法第48-64页
    4.1 问题背景第48-52页
    4.2 过滤恶意AP算法第52-55页
    4.3 基于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的恶意AP判别算法第55-58页
    4.4 实验及分析第58-63页
        4.4.1 实验环境第58-61页
        4.4.2 实验结果评估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基于相对定位的恶意AP判别算法第64-73页
    5.1 背景知识第64-66页
    5.2 算法模型第66-70页
        5.2.1 算法模型假设第66页
        5.2.2 计算AP坐标第66-69页
        5.2.3 计算结果检验第69-70页
    5.3 实验及分析第70-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牛地气田增压集输工艺技术研究
下一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