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中国北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公共空间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乡村现代化建设概述与实践模式第19-24页
    2.1 乡村现代化的概念及发展第19-20页
        2.1.1 乡村的发展第19页
        2.1.2 乡村现代化第19页
        2.1.3 乡村现代化的内涵第19-20页
    2.2 乡村现代化的相关理论第20-21页
        2.2.1 农村城市化理论第20页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20-21页
        2.2.3 乡村现代化理论第21页
    2.3 乡村现代化的实践模式第21-24页
        2.3.1 安吉模式第21-22页
        2.3.2 永嘉模式第22-23页
        2.3.3 高淳模式第23-24页
第3章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第24-36页
    3.1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概述第24-31页
        3.1.1 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第24-25页
        3.1.2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类型第25-28页
        3.1.3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功能第28-30页
        3.1.4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特征第30-31页
    3.2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现状第31-33页
        3.2.1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第31-32页
        3.2.2 全民健身设施与场地增加第32页
        3.2.3 文脉保护与传承意识提升第32-33页
    3.3 中国北方乡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3.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第33-34页
        3.3.2 传统生活形态被抛弃第34-35页
        3.3.3 传统乡村建设风格被破坏第35-36页
第4章 中国北方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36-45页
    4.1 中国北方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第36-40页
        4.1.1 自然要素第36-38页
        4.1.2 人工要素第38-39页
        4.1.3 文化要素第39-40页
    4.2 中国北方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第40-42页
        4.2.1 人性化原则第40页
        4.2.2 保护与发展原则第40-41页
        4.2.3 共生共存原则第41页
        4.2.4 地域特色原则第41-42页
        4.2.5 内外结合原则第42页
    4.3 中国北方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第42-45页
        4.3.1 传承园地脉络肌理第42-43页
        4.3.2 保留传统农业体验第43页
        4.3.3 借景山乡村野风光第43-45页
第5章 研究设计实例——河北省承德市郭家庄村公共空间设计第45-57页
    5.1 郭家庄村设计背景概况第45-49页
        5.1.1 自然环境第45-46页
        5.1.2 村落格局第46-48页
        5.1.3 发展劣势与优势第48-49页
    5.2 郭家庄村公共空间设计准则与目标第49-50页
        5.2.1 设计准则第49页
        5.2.2 设计目标第49-50页
    5.3 郭家庄村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解读第50-57页
        5.3.1 空间功能分析第50-51页
        5.3.2 交通流线分析第51页
        5.3.3 景观公共节点分析第51-52页
        5.3.4 公共性构筑物分析第52-55页
        5.3.5 植物设计分析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油田集输系统结垢规律研究
下一篇:膜分离技术处理丙烯腈废水实验研究